故事一:
伊尹,生于伊河上游的空桑涧(今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莘乐沟),以伊水为姓。因后被商汤封官为尹(相当于宰相),故名伊尹。
伊尹自幼勤奋好学,虽耕于有莘之野,却乐尧舜之道;既是奴隶主贵族精通烹调技术的厨师,又是贵族之弟的“师仆”。他精通三皇五帝和大禹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而远近闻名。夏朝末年,商汤娶有莘氏的女儿为妃,伊尹便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商汤身边。他与商汤商定灭夏的策略,然后到夏朝的都城里去作内应。约在公元前160年,伊尹看到夏桀政治军事上完全陷入孤立的困境,便协助商汤伐夏。商汤在灭掉夏王朝的三个属国后,挥师西进,攻占夏都,并定都西亳,建立商朝。
商朝建立后,商汤便封他为尹。商汤死后,伊尹连续辅佐外丙、仲壬二王,做了商汤长孙太甲的师保。太甲不遵守商汤的大政方针,伊尹将太甲囚禁在商汤墓旁的桐宫里,著《伊训》、《肆命》、《徂后》教育太甲如何为政。太甲守桐宫三年,追思成汤的功业,悔过反善。太甲复位后勤政修德,使商朝的政治又出现了兴盛的局面。于是伊尹又作《太甲》三篇,褒扬太甲。太甲终成有为之君,被后世尊称为“太宗”。
伊尹活了100多岁,到了太甲之子沃丁在位时死去。死后葬在西亳,被列为商王室的祭祀对象。
故事二:
伊尹,姓伊,名挚,又名阿衡,商代名臣。他生于伊水上游的空桑涧(今河南洛阳嵩县境内),故以“伊”为姓。“尹”为官名,一说阿衡亦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
伊尹出身卑微,由莘氏采桑女将其扶养成人,后被当作媵臣(陪嫁奴隶)送给商汤。伊尹擅长烹饪,且熟知以往英明帝王的施政之术,他借进献饮食之机向商汤陈述王者之道。商汤破例用其为“尹”,委以国政。夏桀囚商汤于夏台,商族上下一片恐慌。伊尹先安抚住了大家的情绪,然后前往斟解救商汤。
据说这时候,妹喜已经失宠,她独自住在城外的洛河岸边,整日郁郁寡欢。伊尹发现,这里生长有一种独特的植物,其根部细白脆嫩,极易入味,遂将其制作为菜肴,取名“尹条”(银条),送给妺喜。妹喜很欣赏伊尹的厨艺,把他待为上宾,视为知己。通过妹喜,伊尹买通了夏桀的左右亲信,同时又派人为夏桀送去许多礼物,最终使夏桀释放了商汤。
商汤回国后,便在伊尹的劝说下先后灭掉了顾、韦、昆吾等夏王朝的一些附属方国,准备讨伐夏桀。为防止夏桀调用九夷族的军队,伊尹建议停止向夏桀交纳贡赋,待九夷之师前来讨伐时再加倍将贡赋送往斟。如此反复数次,九夷族的首领都很反感夏桀,后来干脆不听他的调令。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伊尹便协助商汤率领大军一举攻入斟,建立了商王朝,建都“西亳”(今河南偃师尸乡沟一带)。
商汤去世后,伊尹先后辅佐外丙、中壬、太甲等商王。传说,太甲继位后,冥顽不灵,暴虐成性,不守商汤所定的法度,也不听朝中大臣的劝阻。伊尹为避免太甲成为第二个夏桀,便用强制手段把他流放到商汤所葬之地附近的桐宫,代其处理政务。经过三年的深刻反省和伊尹的耐心教诲,太甲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于是伊尹又把太甲接回亳都,并还政于太甲。重新执政后的太甲勤政修德,终成有为之君,被后世尊为“太宗”。
据说,伊尹活了110多岁,太甲之子沃丁在位时因病故去,沃丁以天子之礼将其葬于西亳。伊尹墓位于今河南偃师新寨村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