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名网欢迎您!
洛阳地名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人物集

西汉大博士 贾谊

作者:洛阳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 日期:2021-04-22 人气:1484

image.png

故事一:


贾谊(前200168年),西汉河南郡洛阳人,18岁即善著文,以能诵《诗》、《书》闻名于河南郡。汉文帝随召之为博士,官至太中大夫。贾谊深受文帝赏识,律令的更改,服色的变易,社乐的复兴及列侯诸国,都出自在其谋。后因重臣周勃、灌婴等人的排斥,文帝逐渐疏远贾谊,令其出任长沙王太傅。一年后,文帝思念贾谊,遂征还。文帝感叹贾谊之才,即委任他为梁怀王太博。数年后,梁怀王骑马跌死,贾谊深感责任未尽,忧郁而死,年仅33岁。

贾谊一生短暂,但其著作颇多,主要论著有《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等政论文章。在其《治安策》中,贾谊鉴于刘氏诸王在平定“诸吕之乱”后形成中央无法控制的局面建议汉文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即将王国析分化小,以达到四汉王朝控制王国的目的。在其《论积贮疏》及《新论》中,强调积贮”的重要性,把广积粮提到关系国家安危的高度;主张重农抑末,藏富于国;在其《谏铸钱疏》中主张由国家统一铸币,实行“法钱”,以稳定物价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在其《新书》十卷中,贾谊提出了削弱王国势力、抵抗匈奴侵略、压抑商人等旨在巩固中央集权的主张。贾谊在政治、经济、对外各方面的见解和主张,在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得到实施,对西汉前期的统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贾谊擅长辞赋、著有《惜誓》、《吊屈原赋》、《鵬鸟赋》等。


故事二:

 

贾谊(前200—前168),河南洛阳人,西汉时期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自幼聪慧好学,18岁时即以能诵诗书、善著文章而闻名于郡中。在河南郡守吴公举荐下,汉文帝任其为博士,掌管文献典籍。当时,贾谊只有22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开会议事,他总能侃侃而论,众博士都自叹不如。没过多久,贾谊便被提拔为太中大夫,朝廷许多法令、规章都由他主持制定。

贾谊认为,从汉兴至文帝20余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更新前朝之法,他主张建立新的律令制度。可是,当时朝中那些守旧的老臣们认为“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史记·屈贾列传》)。汉文帝初立,不敢得罪这些握有实权的老臣,非但未用其计,反而把24岁的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因此,后人也称贾谊为贾长沙、贾太傅。在长沙任职期间,贾谊尽管心情不快,但还是出色地完成了使命,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后人在今长沙市福胜街建有贾太傅祠,以纪念这位洛阳才子。1911年长沙出土的由唐代名儒河南灵宝县谢鲁川书丹的《贾谊纪功碑》,也表明贾谊在当地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贾谊在去长沙的途中,渡湘江,触景生情,写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赋》,既凭吊古人,又以自喻。《鵩鸟赋》是贾谊在长沙写的另一篇名作,说的是有一只鸮鸟(楚人称鸮鸟为“鵩”)飞入,止于坐隅。当地人认为鸮鸟为不祥之鸟,鸮鸟至,必有大祸降临。在《鵩鸟赋》中,贾谊假借与鸮鸟的问答,抒发了内心的抑郁与苦闷。《吊屈原赋》和《鵩鸟赋》继承了屈原骚体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借事抒情,把贾谊济世的热情和怀才不遇的愤恨之情描写得淋漓层致。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贾谊与屈原合并立传,后人也常以“屈贾”并称

汉文帝七年(前173),贾谊被召回长安,任梁怀王太傅。不久,梁怀王不慎坠马而死,身为太傅的贾谊深感愧疚,一年后,忧郁而终,年仅33时人无不为之痛心。“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两千年后,世纪伟人毛泽东在《咏贾谊》中发出了深深的感慨,对这位洛阳才子的英年早逝倍感惋惜。

无论是在京城,还是贬至长沙,贾谊时刻都在关注国家的安危,面对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尖锐矛盾,许多官吏或是视而不见,或是袖手旁观。唐李商隐《咏贾生》诗中的“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而贾谊却敢于直言,批评时政,他给文帝上了有名的《治安策》,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以削弱诸侯王势力,从而巩固中央集权。他还主张重农抑商,“驱民而归之农”,并力主抗击匈奴族的侵扰。

作为政论家,贾谊的政论文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树立了“慷慨论天下事”的议政之风,《过秦论》《治安策》(即《陈政事疏》)是其中的名篇佳作。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全文引用了《过秦论》,还称赞说:“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赞美贾谊的《治安策》等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贾谊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文58篇,赋7篇,刘向编为《新书》10卷,已散佚不全。今人辑有《贾谊集》。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