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名网欢迎您!
洛阳地名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人物集

曹魏文学家 曹植

作者:洛阳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 日期:2021-04-23 人气:955

image.png

故事一: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一生随其父长期在洛阳。曹植善文,早年以才学为曹操赏识,建安十九年(214年)封为临淄侯,曹操一度欲立其为太子。但曹植行事任性,“不自雕励,饮酒不节”(《三国志·曹植传》)而失庞。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封其鄄城王,次年转封雍丘王。明帝曹睿封其为陈王。曹丕、曹睿为帝期间,曹植遭受猜忌,曾多次上书请示试用,都不被重视。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惆怅绝望而死。谥曰思,故又称陈思王。

曹植撰写有诗、赋、杂论等100多篇。其诗歌以五言为主,词采华茂。前期多为描写贵族游乐生活和应酬赠答之作,少数诗篇也反映汉末军阀割据混战所造成的社会凋敝景象;后期诗歌则主要表现其受压抑的遭遇和苦闷的心情,掺杂着较浓厚的消极思想。曹植也善辞赋,居洛期间,著有《洛神赋》。宋代人辑有《曹子建集》流传于世。


故事二: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三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兄弟。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是当时文坛的主要代表之一,被誉为“建安之杰”,有“八斗之才”之称。

曹植自幼天资聪明,10多岁就能背诵《诗经》《论语》和辞赋数十万言,写起文章来更是笔下生花。有一次曹操看到他写的文章,觉得老练成熟,不像十几岁的少年所作,就问:“是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跪着答道:“言出为论,下笔成章,请父王面试,何必请人代作?”当时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境内)新修成铜雀台,曹操率诸子登台,令每人作赋一篇,曹植提笔立就,文辞甚是可观,曹操十分惊奇。曹植每次晋见曹操,在被诘问辩难时,都能应声面对,因此曹操特别宠爱他,曾打算立他为太子。

曹植为人任情放纵,不自我约束,且饮酒无度。其兄曹丕才华远不及他,但善用权术,能矫情伪饰,博得各方人等的欢心。有一次,曹操封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派他领兵出征。曹丕听说后,为曹植饯行,逼他喝得酩酊大醉,以至曹操召见他时,曹植不能接受命令,曹操只好委派他人。还有一次,曹植醉酒后驾车驰行在帝王行走的御道上,并开司马门而出。曹操知道后大怒,处死了掌管车马的官吏,对曹植的宠爱也日益降温,而最终未能让曹植嗣立。

曹丕继位后,非常嫉恨曹植的才华,总想找借口除掉他。有一天,他对曹植说:“按情义你我是兄弟,按大礼咱们是君臣。昔日父皇武皇帝在世时,常夸你文采过人,我不相信。今天,当着我的面,限你七步之内吟诗一首。如能做到,就宽恕你;如做不出,将重加治罪。”曹植听罢,未走七步,其诗已成。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罢,勾起一母同胞的手足之情,深感愧疚,不觉泪下,便没有加害曹植。后人遂以“七步之才”称人才思敏捷,用“相煎何太急”来比喻兄弟相残。

陈寿在《三国志》中曾对曹丕、曹植之为人、才识作过评论。关于曹丕,评论说,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勉行志向,心存大道,发扬广大仁德之心,即与古代贤明君主没有什么区别。关于曹植,评论说他“文才富艳”,足以流传后世。但他不能谨慎谦让,加以防范,终于招致嫌隙。这两段评论,应该是很有些道理的。

曹植是“建安文学”中成就最辉煌的一位,与其父曹操、兄曹丕并称为建安“三曹”。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说:天下之才有一石(十斗),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故人称曹植是“才高八斗”或“八斗之士”。

曹植在文学方面才华横溢,但在政治上却屡屡受挫,空有“拯世济物”之志,却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之门。曹丕、曹叡为帝期间,曹植曾多次上书请求试用,都不被重视。魏明帝太和六年(232),曹植惆怅绝望而死,年仅41岁,谥曰“思”。由于曹植被封为陈王,故后世又称其为陈思王。

曹植一生撰写有诗、赋、杂论等100多篇,其诗歌以五言为主,词采华茂。前期诗歌多为描写贵族游乐生活和应酬赠答之作,少数诗篇也反映出汉末军阀割据混战所造成的社会凋敝景象。后期诗歌则主要表现其受压抑的遭遇和苦闷的心情,掺杂着浓厚的消极思想。宋代人辑有《曹子建集》流传于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