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名网欢迎您!
洛阳地名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人物集

音乐家 嵇康

作者:洛阳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 日期:2021-04-26 人气:2580

image.png

故事一:


嵇康(224263年),字叔夜,三国谯郡谯县(今安微省宿县)人,曹魏正始之音的代表作家。因与魏宗室通婚、拜中散大夫、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威、玉戎等并称“竹林七贤”。嵇康崇尚老庄哲学,其文思新颖、文笔泼辣,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其代表作为《与山石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等,文中剖析事理,清晰透彻,语言割切,词锋劲锐。在所撰《声无哀乐论》中,他认为同一音乐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断言音乐本身无哀乐可言,无讳地表达了对封建礼法与虚伪名教的深恶痛绝。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创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因对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不满、景元四年(263年)嵇康遭钟会构陷,为司马阳所杀。其作品《嵇中散集》流传于世。


故事二:


嵇康(224-263),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魏晋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是曹魏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与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等人并称“竹林七贤”。

嵇康先祖原姓奚,家居会稽上虞,因避仇而迁居铚县,改姓为嵇。嵇康早年丧父,家境孤贫,曾经靠打铁维持生计,但他天赋极高,“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特别喜欢老子、庄子的养性之术。后来娶曹操的曾孙女为妻,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在当时,嵇康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名望,但他的行为却与当时倡导的“礼教”“礼法”格格不入,终日饮酒作乐,不修边幅,身上甚至长出了虱子,而他依然我行我素,丝毫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东平(今山东东平县)名士吕安与嵇康交情莫逆,每次想到他的高情雅致,都会不远千里到洛阳拜会嵇康。一次恰逢嵇康外出未归,嵇康的兄长嵇喜热情邀请吕安到他家做客,吕安在他家大门上写了个斗大的“凤”字,然后独宿车中。嵇喜以为吕安是在恭维自己,其实古体“凤”字拆开为“凡鸟”,吕安的意思是凤凰不与凡鸟为伍。嵇康回来后,吕安与他畅饮数日,兴尽乃归。

嵇康生活的时代,司马懿父子已经当权,当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篡魏之势已成定局。山涛、王戎等人都先后顺从了司马氏,只有嵇康不愿依附,并对司马氏的残暴虚伪非常反感。司马昭的心腹钟会年轻气盛,自以为才子,久慕嵇康之名,前去拜访。嵇康正在大树下和向秀一起打铁,见钟会到来,两人故意视而不见。钟会站了很久,见嵇康不理他,非常恼怒。临走,嵇康故意问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气急败坏地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嵇康的好友山涛,字巨源,推荐他到朝廷做官,嵇康就此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文中开宗明义,陈列出自己不能为官的原因,总述自己“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的性格。且声明“自卜已审”,断然不改的决心。文章写得形象生动,锋芒毕露。以“辞荐”为由,借题发挥,旁敲侧击,对当时的统治者作了无情的嘲讽与批驳。这篇“绝交书”,与其说是写给山涛看的,不如说是写给司马昭看的,与山涛的绝交实际上就是与司马氏的绝交。嵇康也因此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嵇康的好友吕安之妻被其兄吕巽(字长悌)奸污为了掩盖罪行,吕巽诬告吕安“不孝母亲”。当时,司马昭正标榜“以孝治天下“不孝”是很大的罪名,吕安因此下狱。为了辩解冤情,吕安找嵇康做证,嵇康也主动出来为其仗义执言,结果也被抓入牢狱。钟会借机向司马昭进言,说嵇康是卧龙式的人物,他言论放荡,诋毁圣人经典,留着迟早是祸害,不如将他杀掉,以正风俗。司马昭早就对嵇康不满,钟会的提议正中他的下怀,于是就决定将嵇康和吕安一并处死。

嵇康要被处死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激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当时有三千多名洛阳太学的学生联名上书,向朝廷请愿,要求赦免嵇康,还要请嵇康到太学教他们读书,但未获批准。嵇康被绑赴洛阳东市斩首时,神情自若,他从哥哥嵇喜手里拿过来琴,弹奏了一曲《广陵散》,音调优雅悲壮,围观者无不怆然涕下。弹毕,嵇康惋惜地说:“当初袁准(字孝尼)请求我将此曲传授于他,我却很吝惜不肯教,从此《广陵散》就算绝迹了!

嵇康死时年仅40岁,海内人士莫不痛惜。其传世作品有《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吕长悌绝交书》《管蔡论》《声无哀乐论》等。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