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名网欢迎您!
洛阳地名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人物集

诗鬼 李贺

作者:洛阳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 日期:2021-05-11 人气:2894

image.png

故事一:


李贺(790-816年)字长古,唐河南府宜县人。7岁时,以长短制名动京华其手笔敏捷,尤长于歌篇,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然而满腹经纶与抱负不及施展、27岁英年早。传世之作240余首,有《李长吉歌诗4卷,《外集》1卷。

李贺历经唐德宗贞元、元和时期,正值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时代,虽手笔敏捷,亦无法施展其抱负,一生主要活动在洛阳和州一带。其中多居昌谷家中,以诗为伴写有洛阳诗章多篇,《洛真珠》描写了洛阳美人入宫后的寂寞幽怨。《洛阳城外别皇甫谧》是一首景与情结合的惜别诗。由于诗人仕途不畅,其诗在抒发个人失意的同时也增添了对时事的感慨。另如《吕将军歌》讽刺了朝廷以宦官为军队统率,惨遭藩镇挫败,而对有统兵作战的有识之士弃置不用的腐败政治。在《老夫采玉歌》中揭露了达官贵人为追求奢侈生活给采玉人带来的祸难等。

李贺承继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汲取汉魏六朝乐府及萧艳体风,以丰富的想像和诡异语句,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其代表作如《秦王钦酒》一诗,通过描写唐开国君王李世民“骑虎游八极“的英武气质,歌颂他平天下及得天下后通宵达旦豪饮乐舞的场景,烘托出李世民的风流豪迈。诗句气势磅礴,色彩鲜明,读后给人以“羲和敲日玻璃声”之感。

李贺诗常有出人意外之境界,其命意遣辞力求深刻、独到。世传他写诗时常骑上毛驴背着锦囊外出,得佳句就投入锦内,晚上回家完篇,其许多是呕心沥血之作。他的“雄鸡一声天下白”、“黑云压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等佳句诗篇为历代流传。李贺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创新成就,为中国古典诗歌开拓了新的境界,不愧为唐诗百花中的一束奇葩。


故事二: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宜阳三乡)人。“长吉多才栖息昌谷”(旧《宜阳县志》),今宜阳县三乡村东北有连昌河流过,昌谷就在附近的连昌河畔。“昌谷五月稻,细青满平水。遥峦相压叠,颓绿愁堕地。”李贺在《昌谷诗》中赞美了家乡迷人的风光。为纪念这位杰出的中唐青年诗人当地人正计划重修李贺故居。

李贺本是李唐宗室郑王的后代,等到他降临人世,其家境早已败落,生活极为困顿。李贺自幼聪慧过人,加之刻苦好学,年龄很小便能写诗作赋相传他每天骑驴出门游历,身背一个破锦囊,随时琢磨锻炼出佳句,丢入囊中,回家后再写成诗篇。他母亲心疼他,说总有一天他会呕出心来。《唐摭言》载:“贺年七岁,以长短制名动京华。”当时在洛阳任职的大家韩愈、皇甫湜闻讯,一同到李贺家走访,并让李贺即兴赋诗。李贺略加思索,写下了著名的《高轩过》,“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表达了作者对二位“文章巨公”“东京才子”的崇敬之情和渴望报效国家的愿望。年少的李贺因此受到韩愈、皇甫湜的极力赞赏。

李贺生活在唐室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统治集团昏庸腐朽的黑暗时期,加上异族的侵扰,可谓内忧外患。面对如此严酷的政治局面,李贺发出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呐喊。18岁那年,李贺从昌谷到东都洛阳,拜访文坛巨匠韩愈。门人向韩愈呈上李贺的诗作,当他看到《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时,精神为之一振,立即命人请李贺进来,畅谈良久。元和五年(810),在时任河南县令韩愈的推举下,李贺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被选派到长安参加省试,因避家讳(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不能应进士科考试。后在韩愈的再三举荐下,李贺才做了三年奉礼郎(从九品)的小官,掌管宗庙礼仪。

李贺在文学创作上很有作为。尽管他孱弱多病,怏怏早逝,但在短短27年的人生中,呕心沥血,发愤苦吟,传世作品有240首之多,“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声天下白”“石破天惊逗秋雨”都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人称李贺为“诗鬼”,他继承了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从汉魏六朝乐府中汲取营养,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峭新颖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瑰丽的意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经常将现实人生放在悠远无穷的宇宙变化中去看待、去思索,将个人的不幸扩展到整个人类社会。

李贺的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唐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序》中说:“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宋陆游曾把李贺与李白并提,称他们“落笔妙古今,冠冕百世”。李贺诗作所呈现的脱俗超凡之美,堪称唐代乃至数千年中国诗苑中的一株奇艳之花。




1
0
标签: 历史 人物 诗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