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名网欢迎您!
洛阳地名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人物集

唐朝诗人 杜牧

作者:洛阳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 日期:2021-05-11 人气:2294

image.png

故事一: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早年以《阿房宫赋》惊世骇俗,初显非凡才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在洛阳登进士第,复举贤良方正,解褐弘文馆校书郎,后由江西观察使沈传师荐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其后转入扬州牛僧孺淮南节度使府掌书记,故有“杜书记”之称。大和九年(835年)出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后长期任地方官。大中四年(850年),入拜考功郎中、知制浩,终官中书舍人。以疾终于洛阳安仁里家中,终年50岁,有《杜氏樊川集》20卷,《全唐诗》录诗8卷。

杜牧步入仕途和成就功名都是从洛阳开始的,有关洛阳的诗作颇多,如《洛阳长句二首》,写出了当时京城洛阳的美丽景色,寄寓着对朝政腐败、国事日非的无限感慨;诗《金谷园》,感叹人事的沧桑巨变,更是七言绝句中的绝唱。还有《故洛阳城有感》、《洛中监察病假满送韦楚老拾遗归朝》、《洛中送冀处士东游》、《洛阳》、《洛阳秋夕、《洛中二首》等等。


故事二:

 

杜牧(803853),字牧之,出身高门世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称为“小李杜”。他一生留下了许多描写和赞美洛阳的诗篇,也正是从洛阳金榜题名,他迈开了成就功名的第一步。

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时起就关心国家大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23岁时他写成了著名的《阿房宫赋》,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逸亡国为戒,给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大和二年(828),26岁的杜牧来到东都洛阳参加进士考试。试前,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阿房宫赋》投献给当时颇有文名的太学博士吴武陵。吴武陵看了《阿房宫赋》,十分惊讶,认为杜牧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杜牧在洛阳荣登进士科,可谓春风得意。他在《及第后寄长安故人》诗中写道:“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即将春色入关来。”不久他在长安顺利通过制举考试。但杜牧并没有得到朝廷重用,仅仅授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之职。同年,杜牧离开长安,先后到江西、淮南等地任职。大和九年(835),杜牧结束了七年的幕僚生活,回到长安。满怀信心、踌躇满志的杜牧看到的却是宦官专权、矛盾重重的政治局面。在此情况下,他以病为由,请求出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杜牧再次来到洛阳。

开成四年(839),杜牧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及兵部员外郎。会昌二年(842),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会昌年间,宰相李德裕主持抗击回纥侵扰和平定泽潞藩镇叛乱的军事行动。杜牧为了实现其政治主张,上书陈述用兵方略,得到采纳,并取得“泽潞平,略如牧策”的结果。史书还说,杜牧“自负经纬才略”,曾注曹操所编订的《孙武十三篇》。大中三年(849),杜牧回朝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官至中书舍人(掌撰拟诏旨事)。

杜牧生性耿介,不善迎合权贵,仕途很不得意,他对后人最大的贡献是文学创作。杜牧在诗、赋、古文上都堪称大家。他的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泛,意境清新,笔力峭健。“卧看牵牛织女星”“霜叶红于二月花”“借向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佳句,千百年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在洛阳创作的《张好好诗》,借歌女张好好的悲惨遭遇,来抒发本人心中的苦闷,一时间风传洛阳。他的《洛阳长句二首》,借洛阳昔日繁华的景象,来表现自己对当时朝政腐败、今非昔比的无限惋惜。“连昌绣岭行宫在,玉辇何时父老迎。”杜牧曾游览连昌宫、女几山(即宜阳花果山),他十分敬重英年早逝的李贺,曾为李贺诗集作序。杜牧在洛阳目睹荒凉的金谷园遗址,写下了精绝的七言绝句《金谷园》,表现了作者深深的惆怅和惋惜。

杜牧的文章在晚唐也自成一家,以《阿房宫赋》为代表,对现实有感而发,兼有针砭时政的内容。在文章语言方面,杜牧坚持使用散体,笔锋犀利,明白晓畅,在晚唐骈文风行的情况下,大胆继承了中唐古文运动的传统。




0
0
标签: 历史 人物 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