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名网欢迎您!
洛阳地名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人物集

北宋杰出编史家 司马光

作者:洛阳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 日期:2021-05-12 人气:1116

image.png

故事一: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先生。祖籍陕州夏县(今山西省夏县)人,因其父司马池在光州光山县(今河南省光山县)任县令时生司马光,故取名为

司马光自幼熟读经史,刻苦发奋,获得了渊博的知识。20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甲科,出任华州判官。27岁时入京任大理寺丞、同知太常礼院等职,参与了《礼仪》等书籍的编校。

神宗即位后,司马光先后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其间,司马光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被神宗免职。熙宁三年(1070年),贬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洛阳)留司御史台。从此到元丰八年(1085年)15年间,司马光免谈政事,和他的助手刘恕、刘邠、范祖禹等人在洛阳致力编纂《资治通鉴》。司马光为编纂《通鉴》早起晚睡,每日亲自删改的稿纸长达丈余。书成之后仅残存稿纸就堆满了两大间屋子。有人查阅了残存稿件数百卷竟无见到一字草书。司马光治学严谨,为完成通鉴》耗费了大量心血。《通鉴》问世前夕,神宗专门为该书作序,赐名《资治通鉴》,提升马光为资政殿学士。次年,哲宗即位,高太后专政,重用反对变法的官僚。司马光升任宰相,废新法,复旧制。任相仅8个月即病死,追封温国公,谥文正。


故事二: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父亲司马池,官任天章阁(皇帝藏书阁)待制(皇帝顾问)。仁宗宝元元年(1038),司马光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独乐园,专事著史十五年,完成了不朽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天下以为真宰相

司马光的独乐园,既是他的寓所,也是《资治通鉴》书局所在地。这里环境幽美,格调简素,反映了园主的情趣和追求。其书局在汴京时已奉诏成立,除司马光外,当时的著名学者刘恕、刘和范祖禹都参与了书局的工作。其中,司马光任主编,刘恕、刘攽、范祖禹为协修,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担任检阅文字的工作。司马光来洛阳后,便把《资治通鉴》书局由汴梁迁到洛阳。在独乐园中常住的不仅有书局的工作人员,当时洛阳的名贤如二程、邵雍文彦博、吕蒙正等也常来此聚会,堪称是一个学术中心

司马光所编之书的前面一部分(即后来的《资治通鉴》前八卷),原名为《通志》,神宗即位后,赐名《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元丰七年(1084),历时共十九年的《资治通鉴》终于完成了。它上起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止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分为二百九十四卷,共计三百多万字;另外《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据说,他们摘引的资料和底稿,堆满了两大间房子。书未完成,分工撰写魏晋南北朝部分的刘恕,由于积劳成疾过世。分工撰写两汉部分的刘攽,这时已经62岁。分工撰写隋唐五代部分的范祖禹,这时虽年仅43岁,也显得未老先衰。司马光此时也已66岁,由于操劳过度,两鬓霜白,牙齿脱落这年腊月,司马光不顾寒冷,亲自将该书送往东京汴梁,进献给宋神宗

司马光在《进资治通鉴表》中,提出编写《资治通鉴》的宗旨是: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实际上是希望宋神宗借以改进政治,安定国家。而《资治通鉴》的著述意义,已远远超过作者的本意。它不仅为统治者提供资治的借鉴,也给全社会提供了借鉴,为该书作注的宋末元初人胡三省深此理。他说:《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清代王鸣盛也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历史学的重大成就。全书体例严谨,前后脉络分明,语言文字也极为简练。这些对后世史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研究者代不乏人,使其成为一门学问,即通鉴学

元丰八年(1085)宋神宗去世后,67岁高龄的司马光被迎回中,出任相职,开始元祐更化,尽罢新法。他执政一年半,竭尽全力,日夜操劳,耗尽了毕生心血之后与世长辞。噩耗传出,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在灵柩送往夏县时,送葬之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亲。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为了祭奠他,家家挂像,饮食必祝。朝廷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赐碑忠清粹德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