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号痴庵,又号嵩樵,别署烟潭渔叟,明河南府孟津县人。王锋30岁中乡举,次年中进士,后为翰林院庶吉士,明弘光年授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清代,官至礼部尚书,明末清初均加授太子太保少傅衔,为官30余年。他惟书是爱,多才多艺,既工诗文,又善丹青,尤以书法见长。他的书法艺术别树一帜,名重当代,流传后世,在中国的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享有“神笔王铎”之誉。
王铎工行草书,得力于颜真卿、米芾二家。笔力雄健,长于布白。兼能画山水、兰竹。王铎之书,楷草隶篆无不精妙,尤以行草为最,达到了点撇横竖精巧神奇、开合纵横风采动人的艺术境界。字字势巧形密,篇篇古朴典雅。王铎书法别于世俗,以“书不宗晋,终入野道”为座右铭,开创了明清一代书坛上的新风,为后人们所仰慕。
王铎别墅名拟山园,建于明崇祯元年(1627年)地处北邙之阴,远市绝嚣,坳曲豁幽,溪流淙淙,木茂泉甘。《拟山园帖》是王铎之书法作品汇集。由其次子王无咎洪镌刻,共10卷,79帖,18000余字。刻石长85厘米,宽15厘米,共90块。王铎的传世名帖除了《拟山园帖》,还有《琅华馆帖》、《龟龙馆帖》、《弘月馆帖》等多种。
故事二: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超出了同代人,而且可以与北宋的大家比肩。
明天启二年(1622),30岁的王铎举进士及第,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少詹事。弘光元年(1644),南明弘光帝任王铎为东阁大学士,次辅(副丞相)之职。次年入清,授礼部尚书。顺治九年(1652)病逝于孟津,享年61岁,赠太保,谥曰“文安”。王铎故居位于今孟津县会盟镇,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当地政府投资进行了重修,使之成为一处新的景点供游人参观游览。
在南明王朝岌岌可危的情势之下,身居要职的王铎“无才补天”,不能“力挽狂澜于既倒”,特别是仕清以后,思想更是处于矛盾之中,大量的书画创作,使他得到了一定的解脱和自娱。
王铎的书法得益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名家高手,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尤其是他的行草,魄力雄迈,沉着痛快,纵横跌宕,自然出奇,升华出极高的艺术境界。在我国书法史上,董其昌一派的严谨秀逸之风曾在明末清初盛行,而王铎取法高古,与拘谨乏趣、滑弱无力的书风相抗衡,大胆创新,开创一代书风。他的书法遒逸劲俊,纵横取势,变化多姿,不落俗套,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收奇效于意想之外。
王铎的书法作品深受中国人喜爱,曾对中国书法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甚至有名家誉其为“唐怀素后第一人”。时任琉球丞相的蔡坚与阮夷官等十三人曾不远万里向王铎求书,王铎很是感动,写下了诗篇《与琉球都通事阮士范之一首》赠之。不仅如此,王铎的书法艺术还影响到海外书坛,如日本成立有“王铎先生显影会”等组织。其传世作品主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拟山园为王铎在孟津的别墅,始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原名林苑别墅、崝嵘山房,毁于明末战火。《拟山园帖》刻石镶在王铎故居北室墙上,由王铎次子王无咎于清顺治八年(1651)汇集摹刻,内容多为王铎临历代名家如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柳公权、虞世南、米芾等的帖碑跋铭,并有少量自撰诗文。《琅华馆帖》刻石于1958年在今洛宁县新寨村出土,现藏于洛宁县文物保管所。该帖为王铎和张鼎延、张璇等人所书,清顺治八年张翱镌刻。此外,王铎还有摩崖、碑碣、墓表、匾额以及众多的散件墨迹流传至今。
在我国古代书法家中,王铎的书法作品较早进入拍卖行,且市场行情一直较稳定。其中一幅草书作品,在北京曾拍出80万元的高价。
王铎墓位于今偃师市城东山化乡石家庄村南。原有墓冢、墓碑及墓前神道石刻,多被毁。现存石翁仲、石马、石羊、石龟各一对,原有的顺治“谕祭碑”、神道碑也早被移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