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名网欢迎您!
洛阳地名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人物集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俊武

作者:洛阳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 日期:2021-05-24 人气:1935

image.png

19273月生,福建省长乐县人,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他先后在石油部抚顺设计院、第二炼油设计院和洛阳炼油设计研究院(现为洛阳石化工程公司)任副总工程师、副院长、总工程师、院长、经理,现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技术委员会委员、洛阳石化工程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

曾任河南省政协第四届和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化工建材部专家、中国石油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56年获石油工业部先进工作者;1959年被选为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出席群英会。1961-1983年先后7次分别被抚顺市、洛阳市、石油部评为劳动模范;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获全国总工会首次“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中国石化总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1990年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国家千名卓越有贡献专家;同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设计大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奖。19983月获河南省科技功臣称号;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新闻人物”。

1962-1965年,他承担了国内第一套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装置设计,填补了国内在炼油技术上的重要空白;1966-1968年指导设计了国内第一套12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实现了复杂的四器联合工艺,并开创了国内首次大型流态化工业测试工作;1974-1977年指导设计了国内第一套同轴式催化裂化工艺试验装置,继而在兰州炼油厂放大的同时实现了新的技术改进,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76-1978年指导设计了国内第一套高效再生装置(内溢流循环式),为发展同类型的工艺技术奠定了基础;1982年主持了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的技术攻关,该技术具有重大的技术意义与经济效益,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指导研究开发中,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如分布管、塞阀、新型旋风分离器、常压蒸镏——催化裂化联合分馏塔、旋转床再生器、后置式燃焦罐等),取得了成功并得到推广应用,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负责当时正在起步的炼厂节能设计,指导含硫污水气体等环保工艺的开发;主持8个炼油厂的总体设计,其中上海高桥石化公司炼油厂100万吨/年快速床一高速床两段再生的新型催化裂化装置1995年获中国石化总公司优秀设计一等奖,1996年获国家优秀设计奖,并被国家专利局授予发明专利,同年,该技术的核心部分获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指导开发并设计了三器连体式重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该工艺已形成有中国特点的专利技术,达到了国际同类催化裂化的先进水平;重视应用基础的研究,指导了催化裂化集总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以及催化裂化反应工程软件的开发,并取得了实用性成果。此外,他曾担任华东化工学院、郑州工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指导硕士研究生10余名;撰写并发表了有影响的论文20多篇,出版了多篇专著,其中《流化催化裂化工与工程》已在全国出版发行,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该专著获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国书二等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