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陆柱国(1928- ),原名陆祖柱,曾用名陆云卿,河南省宜阳县人。民国37年(1948年)3月洛阳解放,陆柱国在洛师参加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1949年初,被任命为新华社野战分社的前线记者,随军转战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到云南。194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陆柱国写成了以淮海战役为背景的第一个中篇小说《决斗》。10月被调到总政治部文化部任创作员,不久,奉命赴抗美援朝前线采访,回国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风雪东线》。1951年7月调任《解放军文艺》小说组副组长。1952年冬,第二次赴朝,并写出了中篇小说《上甘岭》。1956年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最后一个冬天》。1958年创作长篇小说《踏平东海万倾浪》,并与王炎合作将这部长篇中的一章改编为著名的电影剧本《战火中的青春》。
1959年3月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编剧。先后与人合作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海鹰》和《英雄岛》。1962年起,又与人合作,先后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独立”大队》、《雷锋》、《分水岭》等。1973年与王愿坚合作,改编李心田的小说《闪闪的红星》为电影剧本。1974年又创作了反映西沙自卫反击战的电影文学剧本《飞翔吧,海燕》(电影易名为《南海风云》)。
“文化大革命”后,陆柱国先后创作了中篇小说《吞尔逊的故事》、《狗剩》,短篇小说《不灭的篝火》等。1979年,参加撰写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电影文学剧本《花枝俏》,搬上银幕后,荣获1980年优秀影片奖。1980年,发表了《一代新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5年,发表了电影小说《道是无情却有情》(中国电影出版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兼编剧,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