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商城遗址位于今偃师市区西部,北依邙山,南临洛河,西距汉魏故城遗址10千米,西南距二里头遗址约6千米。1983年发现并发掘,现已证实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一座商代早期都城遗址。
商城遗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700余米,北部东西宽为1215米,南部东西宽为740米,总面积约190万平方米。遗址四面皆有城墙和城门,城墙遗址基本保存完好,皆以夯土筑成,一般厚约16至25米,残高2米左右。现已发现城门遗址7处(西墙3处,东墙2处,南墙1处,北墙1处)和11条纵横交错的城内大道痕迹。城址内发现有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垣及多组宫殿建筑基址、民房、作坊和墓葬等遗迹。
根据考古资料可知,偃师商城,由大城、小城和宫城组成,大城是在小城的基础上扩建起来的。小城南北长1100米,宽740米,面积约80万平方米。城内街道纵横,王宫、府库、兵营以及城门建筑林立,是迄今考古发现的布局最严谨、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可以确认是商灭夏后所建的首座具有都邑规模的城址。这座小城因此被定为考古学上夏商年代分界的“界标”。
宫城位于小城中心偏南处,由宫殿区、池苑、祭祀遗存三部分组成。平面呈方形,每面长200余米,面积约4.5万平方米,四周有2~3米厚的夯土围墙,南面正中有宽敞的门道。宫殿区建筑的布局,大致可分为东西两区,其中1号宫殿位于宫城中部,长宽各数十米,其左右各有两座与之面积相似的宫殿基址,左右对峙,形制规整,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初步推测,宫城东区宫殿大概主要属于宗庙建筑,西区宫殿主要是举行国事活动、处理政务的场所和生活场所。池苑位于宫城北半部,已发掘出完整的石砌水池和与之相连接的水渠,是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大型人工引水造景工程。在宫城宫殿建筑与池苑之间,发现了专供商王举行祭祀活动的“大灰沟”遗迹,这是首次在商代宫城内发现的祭祀遗存,对于诠释商代祭祀活动的细节,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此外,在商城城墙附近发现并发掘了一片墓地,墓内出土了一批厚重精美的青铜鬲、戈,刀,爵、镞等礼器和兵器,还有玉璜、玉饰等珍贵文物,出土的陶器也是形状别致,种类繁多,绝非奴隶和平民所能使用。
偃师商城遗址是继二里头夏都斟之后河洛地区发现的又一大型古文化遗址,从考古资料看,其明显具有都城的规模,结构和布局。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测定,偃师商城始建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亦即距今3600年左右。结合文献记载,可以推断偃师商城为汤都西亳。
西亳是商汤灭夏后,在河洛地区建立起来的一座都城,商彻以后的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诸王均曾以此为都,前后共计200余年。1988年,国务院公布偃师商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