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名网欢迎您!
洛阳地名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历史文化

东周王城遗址

作者:洛阳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 日期:2021-05-31 人气:1198

image.png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自平王至景王加上后来的赧王,先后有13位周王以王城为都。关于王城的规模、布局和演变,历代文献多有记载,但因年代久远,昔日壮观的景象今已无存。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根据文献记载,在今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及涧河两岸,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终于找到了沉睡地下两千多年的东周王城遗址,进而搞清了东周王城的具体位置、城郭范围和基本布局。

经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证实,东周王城遗址北依邙山,南傍洛水,平面略呈正方形。西北角在今东干沟村北,东北角在今洛阳火车站东约1千米处,西南角在今兴隆寨村西北,东南城角已被洛水冲毁。今五女冢村附近地势较高,城墙遗迹保存略好,直到今天,地面上仍能看到残存的东周王城城墙整个王城周长约在15千米,与晋《元康地道记》“王城去洛城(指汉魏故城)四十里,城内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为地三百顷一十二亩三十六步”的记载基本吻合。

从发掘资料来看,当时重要的宫殿、祖庙、社坛等,应分布在城址的中部或偏南部。在今王城公园及瞿家屯村一带,发现有很厚的瓦片堆积,包括板瓦、简瓦以及饕餮纹、卷云纹瓦当,均非一般建筑可用之材料。城址西南隅有南北毗连的两组大型建筑群基址,北组呈方形,四周有墙;南组也呈方形。在城址西北部,发掘到大面积烧制陶器的窑场(时代从战国至西汉时期)以及多种制陶工具、陶器残片及废品等,里面不但包括了生活用具,而且有作为明器的鼎、豆、壶,其形制与当时墓葬中出土的器物相同。在窑场的东面,可以找到大量的曾经锉磨的骨料,很可能是当时加工骨料的地方;再向南则为石料场。在瞿家屯村东北,发现有战国时期的粮仓遗址,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此外这一带还有青铜器的作坊遗址。

在城址的东北部及城郊,发现有东周时期的大墓多座。如1957年,文物考古工作者所钻探出的规格很高的四座墓,平面呈“甲”字形,墓室近方形,周围充填着卵石、木炭等,意在防潮、防盗。其中已发掘的一号墓,墓室长10米,宽9米,距地表深约12米。南有斜坡墓道,长40米。墓道、墓圹壁上施红、黄、白、黑四色彩绘。此墓曾遭二次盗掘,残存随葬品有铜车马器、玉器、铁器、彩绘陶器等,其中石圭上有“天子”字样。最近几年,考古工作者在东周王城遗址东部又发现了近400座墓葬和18座车马坑,其中最大的车马坑内有“天子驾六”遗迹,引起了世人广泛关注,现已建成“天子驾六”博物馆

据有关文献记载说,王城“制郊甸方六百里,国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郡有四鄙”,大县立城,方王城三分之一;小县立城,方王城九分之一,郡鄙不过百室,以便野事。(《逸周书》)王城四面各有3个城门,共计12门。如南有圉门,北有乾祭门,东有鼎门等。传说成王定鼎洛邑的“九鼎”便是由鼎门入城的。每座城门均置3条道,道宽20步,中为车路,男女分行右左;城内有经、纬路各9条。王宫建在中央大道上,有5门。王宫之左建祖堂宗庙,王宫之右建社稷神坛,前置朝会诸侯群臣的殿庭,后辟商业贸易市场。城南30里有明堂,用以祭文王、祀上帝。这种排列有序,井井有条的“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建筑布局,表现了两三千年前,我国古代匠师对城市建筑的设想,但和考古发掘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曾经有人把西周初年所营建之洛邑,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按照事前的周详规划而建筑的著名城市”。毫无疑问,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东周王城遗址,必将为研究我国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研究城市史和洛阳古都史等提供更多的宝贵资料。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古代的都城遗址,20世纪50年代在遗址之上修建了王城公园,这是目前洛阳市最大的综合性休闲文化娱乐场所之一。2000年,东周王城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age.png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