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夜晚,正在皇宫里熟睡的汉明帝刘庄,忽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个身高一丈六尺的金色巨人,遍体日月光辉,在他的宫殿上空环绕飞行。他一下子被惊醒了。因为不知道这梦是凶是吉,心中很是不安,于是,便召集满朝文武大臣为他圆梦。大臣们听了刘庄从头到尾把梦讲了一遍,因为弄不清皇帝心里想的是啥,所以就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往前站。这时候,有个叫傅毅的大臣站出来,说古论今,引经据典,汉明帝和满朝文武都听得入了神。
傅毅说:“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那天,山川大地一齐震动,江河湖海同时泛滥。就在当天夜里,西方天空出现五色光华,把大地照得象白天一样明亮。昭王一见十分惊慌,以为天现异兆,必然大难临头了。可是,太史苏由却说:眼前这种种征兆,都说明有一位大圣人在西方诞生人间。据臣所,大圣人降生为的是救苦救难,他所倡导的信义,要过一千年之后才能传入我中华大国。屈指算来,如今离那时不多不少恰恰一千年了,陛下梦里的金色巨人,应是当年诞生在西方天竺国(即古印度)得道的那位圣人,号曰‘佛’。此梦大吉,正是佛法东传我国的征兆!”
汉明帝刘庄对傅毅的这番高谈阔论深信不疑,于是圣旨下来,选派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十二人,择定黄阳城道吉日,专程前往西方寻求佛法。
几天之后,蔡愔、秦景一行十二人拜别刘庄,离开都城洛阳,踏上了西行的漫长道路。一路上,他们穿过一眼不见入我的大沙漠,踏上几百里无人烟的戈壁滩,跋山涉水,历尽人间的艰险,一年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叫做大月氏的国家(在今天的中亚阿富汗一带)。他们到这里一看,寺院一个挨着一台个,宝塔象树林一样稠密,切迹象都证明,佛教早已经在这个国家流传了。于是,他们就不再向西走,决定在大月氏住青下来,开始搜集佛像和抄写佛经。在这里,他们又结识了两位正在当地传播佛教经义的天竺国僧人,一个叫竺法兰,一个叫摄摩腾。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活动,蔡愔、秦景和大家几番商讨,最后才向两位天竺僧人提出邀请,让他们一起到东土传法。竺法兰和摄摩腾早就有到中华传法的夙愿,所以,他们也就高兴地答应下来。等到他们抄录的那部《四十二章经》完成之后,蔡愔、秦景等人便开始打点行装,便准备离开大月氏,启程东归了。因为东汉初年纸张还很少,抄录佛经用的全是竹简,所以,一部佛经抄下来就是一大堆这么多竹简,最后用一匹白马驮了回来。
永平九年,蔡情、秦景一行回到了京城洛阳。汉明帝刘庄十分高兴,特意在南宫殿堂里接见了竺法兰和摄摩腾,并向他们询问了佛法要旨和流传情况。接见后,就把他们安排在鸿胪寺(当时的外交官署)居住,专门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第二年,刘庄又采纳他们二人的建议,在洛阳雍门(洛阳城当时有三座西门,中间的叫雍门)西面三里、御道北的方,按照古天竺的建筑样式,兴工建造僧院。两年过后,院建成。为了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这就是佛教入我国以后建筑的第一座僧寺。蔡愔、秦景等人取回的那《四十二章经》,是佛教传入我国的第一部经卷,刘庄很重视,下旨珍藏在兰台石室的第十四室中。带回来的那些佛像,刘庄又拿去张挂在为刘庄生前预造的寿陵显节陵的殿堂上,为自己祈求冥福。竺法兰和摄摩腾搬进了白马寺的清凉台上,常年在那里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息。现在,白马寺山门里边的东西两侧,还有两座馒头般的青塚,传说那里就是两位天竺僧人长眠的地方。
张若愚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