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名网欢迎您!
洛阳地名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历史文化

伯夷、叔齐墓

作者:洛阳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 日期:2021-06-03 人气:1513

image.png

洛阳北邙山向东延亘至偃师境内,有山峰因“日出之初,光必先及”,称“首阳山”,东南距偃师市区4千米左右。因3000多年前“不食周粟”的“采薇”隐士伯夷、叔齐而受人关注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上述引文是《史记》所作之传,标于“列传”之首,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孔子对伯夷、叔齐尤为推崇,认为他们“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求仁得仁”,乃“古之贤人”。后世历代统治者,以及文人士大夫对其“逊国全仁,谏伐存义”“甘饿首阳岑,不忍臣二姓”的品格、气节也极为推崇,为之建祠立庙,祭祀朝拜,赋诗属文,称颂褒赏。

偃师首阳山上,原有伯夷、叔齐庙,如今庙已不在,只留庙南两座荒丘,1989年,附近村民在相传的伯夷、叔齐墓前新立了墓碑。另有一通“乾隆十五年五月下浣立”的“古贤人伯夷、叔齐墓道”石碑,原在首阳山南、塔庄村北,碑上刻有“正北至首阳山墓冢二千八百八十八步”16字。再,今杏园村唐墓出土的《宋祜墓志》中有“南瞻伊洛”“北望夷叔”等字,均可供探索伯夷、叔齐墓方位的参考。

关于偃师首阳山及伯夷、叔齐庙的位置还有一种说法。清乾隆《偃师县志》说“在县(今老城)西北二十八里”,《水经注》说“河水迳平阴县北,南对首阳山……上有伯夷叔齐庙……山之南魏文帝陵在焉”。大体位置应在今首阳山火车站北。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