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名网欢迎您!
洛阳地名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历史文化

北宋皇陵

作者:洛阳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 日期:2021-06-08 人气:2561

image.png

北宋皇陵位于今河南省巩义市境内,初建于963年,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在北宋时的东、西京——洛阳和开封之间160平方千米范围的土地上,形成了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可分为五大陵区:西村陵区蔡庄陵区、孝义陵区、八陵陵区、回郭镇陵区。计有太祖(赵匡胤)永昌陵、太宗(赵光义)永熙陵、真宗(赵恒)永定陵、仁宗(赵祯)永昭陵、英宗(赵曙)永厚陵、神宗(赵顼)永裕陵、哲宗(赵煦)永泰陵、钦宗(赵桓)永献陵及宣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永安陵、徽宗赵佶的衣冠冢永佑陵,统称“八帝十陵”。赵普、包拯、寇准等王公大臣也附葬于此,共有墓葬1000多座。

北宋皇陵形制独特,南望嵩岳,北枕黃河,每座帝陵形制、布局均一致,坐北朝南,呈南高北低、东穹西垂状。兆域内有帝陵上宫及后陵上宫、宫城下宫、陪葬墓等组成,最外围用树篱围绕。帝陵上宫是各陵区中最主要的部分,位于陵区的南部,四角筑神墙,设南、北、东、西四门,四角建角阙。陵台是上宫的核心。地宫,即皇堂,位于陵台下数十米深处。后陵上宫规模稍小,建制大体上与帝陵相同。下宫位于后陵西北、北神门外,是皇帝灵柩下葬前暂时放置之地,平时有管理人员,供有圣像、遗物,是守陵人居住和祭祀的场所,每朝皇帝朝谒先帝诸陵时,在上宫行祭拜礼之后,还必须趋步下宫祭拜。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朝廷划取西京畿县巩县、偃师、缑氏、登封各一部分,设永安县(治今巩义市芝田镇)以专奉宋陵,后在今巩义市孝义区、西村、芝田镇、回郭镇,偃师山化镇范围内,形成了由帝陵、皇后陵及寺院、庙宇和行宫组成的宏大的皇家陵苑区,包括有“三寺三宫”——昭孝寺、罗汉寺、宁神寺,孝义宫、永安宫、会圣宫。陵园内四时松柏长青,祭飨不断。但自宋代靖康、建炎年间,北宋皇陵的皇家威仪已不复存在,陵墓遭到金兵的掳掠和破坏,宋高宗曾命令河南镇抚使翟兴和抗金英雄岳飞北上保护宋陵宋陵于是烽烟弥漫,成了宋、金拉锯战的战场。元朝建立后,蒙古族统治者为断绝宋遗民怀念先朝,下令把北宋皇陵上的建筑全部烧毁,犁为废墟,并把陵区划为官地,不许百姓进入打柴放牧,不许在此垦田耕作,北宋皇陵遂成为荒芜之地,唯有石人、石马静默地陪伴荒冢。

每座帝陵神道旁均东西对称置有大体相同的石像生,由南向北依次为望柱一对,象及驯象人各一对,瑞禽一对,角端一对,仗马三对(每马有控马官三对),虎二对,羊二对,客使三对,武臣二对,文臣二对,门狮四对,镇殿将军一对,上马石一对,宫人二对,约计60件。后陵则为34件。北宋皇陵的石刻保存较为完整,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刻群,有近千件,是现存最大的北宋石刻群。石刻细腻温润,雕刻手法及形象多样,体现着不同时期的风格,具有世俗生活的生动、活泼,是研究宋代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物资料,也是宋代雕刻、书法艺术的珍品,被誉为“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1988年,北宋皇陵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大遗址保护规划,采取独特的“田野保护模式”,大范围地对文物进行保护。位于巩义市孝义区的宋仁宗永昭陵,则进行了地面建筑复原和原址展示,向游人开放。

今偃师缑氏镇原永庆寺旧址上,保留有一通《永泰陵采石记》碑,该碑详细地记述了宋元符三年(1100),为宋哲宗赵煦修建永泰陵时采石的时间规模、用工数量及民夫、兵卒采石的艰辛状况。宋陵所用石材,多取自今偃师市南部万安山“粟子岭”。此处石质为石灰岩,色青而润泽,质地纯净细腻,“北宋时期修帝后诸陵,例采石于此”。偃师市大口乡四道沟沟口附近的二条山谷内,有当年宋陵采石场的遗址,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采石坑和堆砌的乱石,并保存有记载宋代年号的采石题记,对研究北宋皇陵的营建情况提供了独特的实物资料,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皇陵建筑群中,唯一保存至今、尚可辨识的皇家宫苑遗址——会圣宫遗址上,至今矗立着一通高9.2米的“大宋新修会圣宫碑铭”,是我国现存少数巨碑之一,也是撰文、书丹、铁笔“三绝”的名碑之一,现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碑文记述了宋仁宗修建会圣宫的由来及过程,描绘了会圣宫“隐若中天,宛若化出”的宏伟壮观,以及当年北宋王朝“奉安圣容”和“士庶朝谒”的盛况。对研究北宋皇陵规模、制度以及宋代皇家建筑风格、形制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image.png

0
0
标签: 景点 北宋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