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名网欢迎您!
洛阳地名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历史文化

灵山寺

作者:洛阳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 日期:2021-06-11 人气:2075

image.png

灵山寺,位于洛阳市西南40千米、宜阳县城西5千米处。该寺坐落在灵山的山腰间,坐南向北,一年四季都浸没在翠柏的绿色海洋之中。

相传,灵山是周灵王墓陵所在地,借灵王之灵,故名“灵山”。寺内碑记又云:故冢其形似凤凰展尾,撅首若俯而食,又名‘凤凰山’。山上有古刹‘报中寺’,后因山而易名‘灵山寺’。”

该寺创建于金大定三年,即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据寺碑载,创始僧人是憨休老祖,接踵有海晏老祖,自此泯泯无闻。其间虽有朗耀、朗然禅师接法,但未传法。灵山寺坐南向北,因山势而建,整个寺院占地面积约28亩。寺内建筑近百间,为四进五层建筑格局,自北向南依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中佛殿、大雄殿。寺山门前有一迎壁,上面书写“灵山寺”三字,字体古朴有力。灵山寺山门为单檐歇山顶式,形似城楼,高约4米,面积约100平方米。上有阁房3间,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阁中原供祀迦蓝菩萨,1980年重修。下有洞门,为寺院的北门,门额上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题写的“灵山寺”三个大字。从山门而入,一进为明代硬山顶的天王殿,殿中供祀着重新金塑的四天王像,屹然而立。正中间为一尊弥勒佛像,高17米。殿门前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树皮迸裂,树纹重重,布满树身,活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屹立在殿前。树身高两丈余,树粗需数人合抱。顶枝像一把雨伞,枝叶繁茂,炎夏萌凉消暑,秋季百果稠挂。二进是飞檐歇山顶的中佛殿(又名大悲阁),属于金代建筑,殿内供祀有1991年从国外运来的3尊缅甸玉石佛、菩萨像,高1.6米,殿前有株年逾千岁的银杏树,身粗3围,高约35米,枝繁叶茂。三进是庑殿顶式的大雄殿,为金代建筑,殿内有5尊佛像,端庄慈祥,泥塑工艺精湛。中供释迦牟尼佛,高约5米,左药师,右弥陀,阿难和迦叶侍立两侧,各高2.2米。这组佛像系明代艺术佳品,几经沧桑,至今完好无损,是河南现存较早的泥塑作品,为全省保存比较完整的塑像群之一,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大雄殿和中佛殿是灵山寺的主体建筑,飞檐歇山顶与庑殿顶式建筑,均系金代原始结构,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的宝贵遗产。大雄殿前台阶下,矗立着七级浮屠石塔,高丈余,上刻有佛、菩萨、罗汉像30尊,石刻工艺精致,类似洛阳龙门造像。西侧为僧众参禅之所,殿后围墙上镶嵌着历代名人游客吟咏灵山风光的诗赋28幅,真草隶篆,各具风韵。殿前石碑林立,从金、明至清光绪数百年间,都留有重修寺院碑记。东西两廊,相对排列。中间筑一门楼,两旁有围墙,墙两侧均砌有历代名人题写的诗碑。其中一明代诗人在《登灵山寺》一诗中,曾写出“一上灵山心旷然,由来此景不虚传。满林翠柏环精舍,曲带清流落稻田。断续行云供笑傲,往还飞鸟任留连”的佳句。四进藏经楼,为贮存佛经之处。东西两侧各有配殿22间,相对而立,甚为壮观。

寺围墙外,东边有泉池,因山而命名为“凤凰泉”,水深3丈许,四时清澈见底,畅流不息,其味甘醇,解渴适口。泉水主流入寺东游泳池,支流入寺内养鱼池,最终合流,顺山坡而下,似飞瀑垂挂,流入山下田间。从寺东偏门出,有墓塔20多座,排列有序,耸立在芳林翠柏、野花飞蝶之中。此塔林和少林寺、风穴寺的塔林,均被列入全国现存八大塔林。

塔林背后便是漫山的翠柏,这便是灵山一大奇珍——灵山鸟柏,因这种柏树的剖面纹理很像鸟的形象而得名,极为罕见。沿塔林旁山道南上,可达翠柏如云的灵山之巅。极目远眺,洛河沿岸风光尽收眼底。出山门北走50米,有一道高10余丈、长一里许的悬崖峭壁,崖上古柏参天,崖下溶穴万千,其石纹奇异,毛孔繁多,内含多种古植物化石,是一片天然的“上水石”。采一块置于水盘中,水可利用毛细现象很快浸湿整石,在石孔中放入米、麦、蒜等种子,温度适宜时,不久便可生根发芽,成为极佳的盆景。这也是多数游客到此必取的一种纪念品。灵山寺有四大奇观一直为人称道:一为寺门向北开,全国绝大多数寺院都是坐北向南,而灵山寺却是坐南向北;二为寺院有山门,灵山寺与别的寺院不同,独有城楼式山门;三为佛像有胡须,这在全国也是独有的;四为寺院与尼姑庵紧连,这在别的地方也是极少见的。灵山有被游人称颂的八大胜景,即:悬崖垂绣,仙掌石栖,庆去洞布,翠停息机,孤峰远眺,山拟鹫岭,洛溪众环,涧号泉鸣。

2010年,宣阳县投资对灵山寺进行了改造,增建了新的建筑群。主要改造了山门,在原山门前山崖下修建了观音广场,塑造了送子观音像,在山门两侧新建了两层歇山式顶方型钟、鼓楼各一座。新修建的建筑分布在寺院的周围在寺院东侧广场立一三面观音立像,高10米。观音像之后依山而建一老母洞院,坐南向北有山门、大殿、东配殿,大殿中供奉观音老母。老母洞院之后建有一座13层八面体佛塔。观音像东侧山坡上建有龙王殿,为一八角楼阁建筑,内供龙王像。龙主殿之东为华严院,坐南向北,院内建有卧佛殿、华严殿、灵霄宝殿等。在原寺院西南侧依山而建一法堂,法堂之下为观音殿,内供南海观音。观音殿之下为居士林,为各地居士修持、活动之场所。

image.png

0
0
标签: 景点 灵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