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名网欢迎您!
洛阳地名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历史文化

香山寺

作者:洛阳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 日期:2021-06-15 人气:1227

image.png

香山寺为“龙门十寺”之一,据宋代陈振孙《白居易年谱》载:寺在龙门山北魏熙平元年(516)建。另据《华严经传记》载:该寺在“龙门山阳,伊水之左”、遗址即在今伊川县彭婆镇草店村附近。

香山寺初建时规模巨大,计有登寺桥、寺前亭、连桥廊、石楼、藏经室、宾客堂等,后来逐渐废弃。至唐初,已残破不堪,后成为唐日照三藏之墓地,并立有佛寺,有僧人居住洒扫供养。武则天称帝后,长期居住在洛阳,她曾登临香山寺令群臣赋诗纪胜,诗先成赐以锦袍,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千古佳话、《华严经传记》载,天授元年(690)武则天采纳梁王武三思之奏请,重修了香山寺,并赐名为香山寺,经过这一次重修,香山寺面貌焕然一新。

唐文宗太和三年(829),白居易到洛阳任河南尹,长期居住在香山寺他以为人写墓志所得到的酬金重修香山寺,并亲自撰写了《修香山寺记》一文,于是寺名大振。唐时,香山寺是洛阳的游宴场所,文人学士纷至沓来,沈佺期、李颀、孟浩然、李白、韦应物、武元衡均曾题诗吟咏,其中尤以白居易所咏为最多。后来白居易把他在洛阳所写的诗共800首,合为10卷,取名《白氏洛中集》,存放于香山寺。白居易长期居住香山,自号“香山居士”,曾和香山寺住持和尚如满结香火社,又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李元爽及如满等8位老人结为“香山九老会”,他们经常在香山寺饮酒赋诗会昌六年(846),白居易病逝,家人遵嘱,葬之于香山寺附近如满和尚塔侧。唐宣宗大中三年(849)由诗人李商隐撰《刑部尚书致仕赠尚书右仆射太原白公墓碑铭》,由白居易之弟、宰相白敏中书丹,刻石立碑于墓前。

至北宋时,香山寺依然完好。金人南侵时,寺已因久无僧人居住而逐渐荒芜。至元代时龙门已“旧有八寺无一存”,香山寺的废弃当在金元之际。

今存之香山寺,已不是唐宋时香山寺的旧址,它创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由学政汤佑曾、知府张尹,知县吴微等倡建,陕州训导孟桓、贡生张所修督工修成,是为新香山寺。新香山寺前有亭5间,为香山九老堂,现已倾圮;另有卷棚3间,大佛殿3间,为歇山式顶,殿后为白文公祠,内有白乐天读书图,清翰林学士汪士书写的《白公修香山寺记》,刻于屏间祠后原有观音堂,早已倾覆,仅存有柱础基址。寺内南侧建有衣钵塔1座,为清香山寺开山祖住持僧履公寿塔。清乾隆十五年(1750)九月,清高宗即乾隆皇帝到中岳封禅,至洛阳曾驾幸龙门香山寺,并留诗纪胜,其诗就刻在寺后的御碑亭内,诗曰:

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

自古才华地,当秋䍐跸间。

阙峰迎巀嶭,伊水俯潺湲。

始见人枫叶,霜前三两段。

静室暂周旋,兴怀每睾然。

如斯看水逝,不改是峰连。

画意谁能貌,吟情祇合蠲。

虑输白少傅,已著祖生鞭。

新香山寺至清末民国初年,亦已荒圮,现在建筑多为重新修葺。寺院随着山势而建,进入山门,在半山坡上分布两处院落,有九老堂、大佛殿、白文公祠、观音堂、乾隆御制碑等。寺内南侧是履公寿塔,相邻的是1936年所建蒋宋别墅。

2002年,香山寺又一次重修,新建钟鼓楼、大雄宝殿、厢房、门楼、观景廊、莲花池、南北山上步游道等仿古建筑,改建、维修了天王殿、罗汉殿御碑亭等。

香山寺依山而建,所有建筑分布错落有致,回环往复,一步一景,相互交错,别有情致。


0
0
标签: 景点 香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