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名网欢迎您!
洛阳地名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历史文化

济渎庙

作者:洛阳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 日期:2021-06-21 人气:2802

image.png

济渎庙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2千米处的庙街村,占地120余亩,是古四渎唯一一处保存完整的建筑群,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济渎庙因坐落在济水的发源地而得名。指独流入海的大水。据《禹贡》载:导沇水东流为济。沇水即天坛山西崖下的太乙池,伏流地下100余里,至此复出,名为济水。在古代,济水曾与长江、黄河、淮水并称为四渎

济渎庙平面呈甲字形,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东为御香殿,西为天庆宫。现存殿宇72间,其中有宋代开宝年间(968-976)济渎寝宫、元代临渊门、明代的亭台殿阁等

济渎庙初建于隋开皇二年(582),此后自唐代到清乾隆年间,多个皇帝派官员到此祭祀、加修。至明天顺四年(1460),整个庙宇已达400余间,占地面积530亩。后历经战乱、毁坏、变迁,到民国初年,仅剩南北长510多米、东西最宽处约200米的范围,相当于今天的面积。济渎庙现存主体建筑,一是中轴线上的凊源洞府门、清源门、寝宫和临渊门,二是北海池周围的龙亭、碑亭、临渊阁、白虎亭和青龙亭等建筑。此外还有御香殿、长庆宫、长生阁等建筑。

济渎寝宫创建于宋开宝年间,距今约1000余年。面阔5,进深3间,为单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殿外檐斗拱用五铺作重杪,第一跳华拱偷心,第二跳施令拱,拱上再施替木托撩檐抟。撩檐抟和正心坊之间,在遮檐板下以支条承托。栌斗左右,仅出现泥道拱一层,与柱头枋二层,枋之表面,隐刻幔拱。补间铺作后尾,施偷心华拱二跳,唯柱头铺作,则改为塌头。托于四椽栿之下。山面斗拱无补间铺作,而在柱头枋表面,隐出泥道拱。从这座殿的整体来看,檐柱比较粗矮,斗拱雄巨疏朗,屋顶坡度平缓,无一不是宋初建筑的特征,为河南省内现存最早的单体木结构建筑。1965年以来,省、市文物部门曾几次拨款,根据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修葺。

清源洞府门即济渎庙的山门,系用并排4根柱承托着一个大屋顶。面阔3间,单檐挑山造,状如牌楼。门上斗拱九蹂生拱重昂,单材蚂蚱头上置齐心斗,斗拱比例适中,气势雄伟。清源洞府门是一座建筑原构纯度高、价值比较大的明代木牌楼建流,为国内罕见。

龙亭面临小北海,面阔、进深各3间,单檐歇山造。檐柱、额枋比例粗巨其上未施平坂坊,在次间额枋下,加小枋一层,其内端延至明间,砍成雀替状。檐柱下绰幕枋,广减檐额三分之一,出柱长至补间,相对作塌头或三瓣头。上部斗拱五踩单昂,有一部分平身科真昂,且在单材上置齐心斗。昂后尾斜上,压下于金桁下。唯昂身斜度过于平缓,昂嘴于蚂蚱头卷杀,内部梁架垂莲柱等形制和做法,均非宋元式样,故龙亭额枋以下部分当为宋元构件,而额枋以上部分当为明代重修之物。

临渊门在寝宫之北,面阔3间,进深1间,补间铺作用真昂,具有元代特征故此门可能是在清代重修时利用元代的斗拱。济渎庙内还有迎春阁等不少殿、亭,不同程度地保留有早期建筑特征和明清建筑的地方手法,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和明清时期河南地方建筑手法特征提供了重要资料。

济渎庙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北海荡波,垂柳拂面,为典型的北方古典园林之作,济渎晨霞为济源九景之一。庙内济渎池内有3座并列的元代石桥。另有唐、宋、明时期碑碣20余通,书体有正、草、隶、篆等。

庙内古柏参天,郁郁葱葱。其中一棵大柏树,身粗可由6个人来合抱,高达30多米,苍劲挺拔。相传唐代大将尉迟敬德在此监修济渎庙时,曾在此树上挂过钢鞭,故名将军柏。明代人曾以夜来明月枝头动,疑是将军宝剑光之诗句来怀念尉迟敬德。

今天的济渎庙已修葺一新,辟为济源市博物馆对外开放,游人们徜徉其间,缅古思今,不禁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辛勤劳作而叹服。


0
0
标签: 景点 济渎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