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名网欢迎您!
洛阳地名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历史文化

中岳庙

作者:洛阳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 日期:2021-06-21 人气:3213

image.png

中岳庙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城关镇东3千米的太室山南麓,背依黄盖峰,面对玉案山。庙内建筑群立,翠柏参天,风光秀丽,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道教庙宇之

中岳庙创建于秦代,是为祭祀中岳神而建,原名太室祠,内设祠官,专事祀典。西汉时庙宇规模得到较大发展,据《汉书·武帝纪》载:西汉元封元年(前110),武帝游嵩后,令祠官扩大太室祠,禁止砍伐树木,并设立嵩高邑,把嵩高山(即嵩山)下的300户拨归中岳庙,所有应交皇粮差款全部解交太室祠,以作该庙奉事祭典之用。约在北魏时改称中岳庙。

中岳庙庙址几经变迁。据金代黄久约撰《大金重修中岳庙碑》,中岳庙旧址在东南岭上(东南岭即今玉案山),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435)立庙于嵩高山上。据《嵩高山记》载:中峰南下二百步有岳庙。唐代韦行检碑记载:北魏文成帝太安年间(455-459),徙庙于黄盖山上,唐玄宗初年始改建于此。唐开元十八年(730),玄宗李隆基下令整修中岳庙,费库银十万两,奠定了今日中岳庙庙址、规模。宋真宗时修宗圣殿、碑楼等800多间,绘制功德壁画470余幅,形成飞甍映日,杰阁联云景象,中岳庙盛极一时。北宋末年庙宇失修,有所塌废。金、明、清曾多次整修

中岳庙现存庙制基本上保留了清代规模。中轴线建筑自南向北主要有中华门、天中阁、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等400余间,全长650米,面积10万多平方米,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辟为周公庙博物馆对广大群众开放。

中岳庙坐北向南,门前有汉代石翁仲1对。前门曾是一座木建筑牌楼,上书名山第一坊1942年改建为现在所看到的砖结构庑殿式牌坊,并更名为中华门”。

中岳庙大门原名黄中楼,面阔5间,进深1间,明嘉靖年间重修时改为天中阁。阁房是建在一砖砌高台之上的重檐绿瓦歇山式建筑,沿台两侧梯道可入阁楼。楼下有3个高大宽阔的圆券门,厚重的门扇上装虎头钉126每个重达3斤。门口是一扇形砖砌月台,月台边有清代石狮、石雕望柱等。

崇圣门东有古神库,四角各立一铁质巨人,高3米,怒目挺胸,握拳振臂形象威严,栩栩如生,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4守库铁人,亦称镇庙铁人。铁人乃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忠武军匠人董等铸造。与神库相对的甬道西有一亭,再向外是东华门、西华门。两门内各立二碑,是宋代状元王曾、卢多逊、骆文慰和金代状元黄久约撰写,人称宋金四状元碑

峻极门,又名将军门,两侧有东西掖门。创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明崇祯时毁于大火,清顺治、乾隆年间曾重修。歇山庑殿顶,五彩斗拱,覆以绿色琉璃瓦。面阔5间,进深6间,面积290平方米。峻极门附近有北魏太安二年(456)《中岳嵩高灵庙之碑》,高2.82米,为嵩山著名道士寇谦之所书魏体,仿汉碑古制,碑额下有一透孔圆洞。碑文记载了中岳庙沿革和重修经过,是中岳嵩山一带现存最早的石碑。

中岳大殿,又名峻极殿,是中岳庙主体建筑。面阔9间,进深5间,面积920平方米。重檐庑殿顶,覆黄色琉璃瓦,斗拱和梁架均有彩画。殿内天花板中部有精雕盘龙藻井,神龛内塑岳神中天王坐像,配以侍臣、将帅等塑像,生动逼真。殿外有明万历年间铸钟和清乾隆年间铸大铜钟。中岳大殿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增修,明崇祯时被大火吞没,清顺治时重建,乾隆时又几次重修。该殿高大宏伟,气宇轩昂,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代表作。

寝殿,明成化、清乾隆年间重新修建。面阔7间,单檐歇山顶。殿内龙榻上塑中天王卧像,榻旁天灵妃陪坐。

御书楼,原名黄篆蓼,是贮存道篆的地方,创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19)。清代皇帝祭祀中岳时,曾在此殿题碑书铭,因而改名御书楼。现为八角重檐黄瓦琉璃亭,俯亭远眺,可尽览中岳全景。

中轴线两侧还有神州宫、祖师宫、太尉宫、行宫、火神宫、小楼宫等。宫内有彩色绘画的天仙碧霞元君、地仙佩霞元君、车马、楼阁等,形象生动,技艺绝妙。

中岳庙还散存有铸器、碑碣石刻等百余件,内容极其丰富。庙内还有古柏近400株,仅汉、宋时期的古柏就达200株,其中尤以高20余米、周径约7米的卧羊柏”“猴柏”“荷花柏最为罕见,至今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参天古柏掩映下的中岳庙,巍峨壮观,幽灵深邃。在这里不仅能领略我国古代建筑的卓然华彩,还能感受道教文化的特别意蕴,难怪游者无不流连忘返了。


0
0
标签: 景点 中岳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