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名网欢迎您!
洛阳地名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地名故事

紫气东来

作者:洛阳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 日期:2021-06-22 人气:2107

image.png

“红日高照,紫气东来”,在中国传统的匾额、字画、春联以及建筑装饰中,常常以“紫气东来”表达祥瑞气象。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杜甫《秋兴》),这在中国道家文化的仙境里萦绕千年的吉祥“紫气”源于洛阳,源于春秋时期在洛阳著书立说的伟大先贤,后被道教奉为祖师,在民间被尊为“太上老君”的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凝聚其思想智慧的《道德经》,在西汉唐代等朝代被奉为治国经典,汉景帝、唐玄宗等帝王亲自为其作注,老子本人也备受皇家尊崇。大唐皇帝自称老子后人,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洛阳老子庙为“太微宫”,率文武百官朝拜,由宰相兼任“太微宫使”,并敕令在太微宫中置“崇玄学”,将道教经典列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史记》中记载老子在当时的东周洛阳任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负责管理重要的国家典籍,并记载了中国儒家的大圣人孔子当时来洛阳“问礼于老子”,回去之后评价老子“其犹龙邪”,“吾不知其乘风云而上天”。相传老子的思想通达透彻而又高深玄奥,让孔子深为赞叹。老子的思想通过其五千真言,也就是《道德经》,流传至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中国人的民族性格。《道德经》还是在世界范围内被翻译语种最多的中国书籍,如今《道德经》在国外有一千多种版本,在哲学、科学、社会学等各个方面对整个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被孔子尊为“人龙”的老子,在传说中也有着异于凡人的奇异色彩。西汉刘向的《列仙传》中记载:“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相传,周敬王二十五年(前495)的一天,在洛阳西部“深险如函”的重要关隘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东方天边有一团紫气飘然而来,乐道:“紫气东来,定有圣人前来过关!”于是,沐浴更衣,斋戒数日,恭候圣人。过了几天,果见一团紫气祥光移近,有一须发皓然、仙风道骨的老者骑着青牛缓缓而来。

原来,周景王死后,庶长子王子朝因不服嫡次子王子匄被立为天子(周敬王),遂将王子匄逐出王城(今洛阳王城公园一带),自立为“天子”。后因晋国出兵支持周敬王复位,王子朝兵败,“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作为“周守藏室之史”的老子看到国家图书馆的重要典籍被王子朝携走要献给楚王,而周王室衰微,国都洛阳成为各诸侯国“问鼎”之地,就辞官云游,出函谷关西行。

关令尹喜对老人殷勤挽留,热情招待,并拜老子为师。无奈老子要出关云游,一别之后不知所踪。值得庆幸的是,老子在飘然而去之前,给尹喜留下了凝聚着天人智慧的五千真言,并传之后世,即是反映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等伟大的哲学思想、治国方略和修身之道的《道德经》。

如今,在河洛大地上仍有许多有关老子和“紫气东来”的遗迹和传说。

洛阳城北翠云峰上,传说中为老子炼丹修行地的上清宫、翠云洞,和当年青牛吃草之处的青牛观(即今下清宫),仍然紫烟缭绕。每到道家的吉日,附近民众都会前来烧香求道,这使位于洛阳城制高点的道家洞天福地更是紫气氤氲了。

洛阳老城东关大街北侧的文庙前,留存有记载孔子问道于老子的“入周问礼”碑,距此不远的瀍河东岸的居民院中,也发现了刻有“老子故宅”和记载孔子入周问礼相关内容的遗物。

在洛阳老城、孟津、新安一带,每年正月二十三所庆祝的金牛节,据说就是源于老子在两千多年前的这一天骑着青牛、带着紫气过的函谷关。

还有“洛阳八大关”之一中扼守洛阳至西安的咽喉要道的函谷关,现仍有“望气台”,据说是尹喜当年为纪念老子而建,登临时似乎“紫气犹存”。


0
0
标签: 传说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