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魏晋是一个推崇男性仪容之美的时代,《世说新语》有《容止》39篇,记录了“傅粉何郎”“掷果潘岳”等魏晋名士的容貌风采,其中宛若“玉人”的卫玠则让当时的名士也“自惭形秽”。
据《晋书·卫玠传》载,卫玠,字叔宝,祖父卫瓘是西晋重臣、书法家,少时即“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称”,曾“抚床”而谏晋武帝。卫玠五岁时即“风神秀异”,深受爷爷卫瓘喜愛,唐代诗人元稹曾有诗曰“卫瓘诸孙卫玠珍”。卫玠稍长,乘羊车到街市游玩,见者皆惊叹他是美玉雕凿的,以至于整个洛阳城都轰动了。卫玠之舅骠骑将军王济(字武于),“俊爽有风姿”,但每次见到卫玠,就会感叹“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又觉卫玠“冏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甚至当时世人认为王济和名重当时的王澄、王玄,“皆出玠下”,有“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之说。卫玠和岳父乐广被称为“妇公冰清、女婿玉润”。在时人眼里,“肤若凝脂,眼如点漆”、如“神仙人”的杜㐅和卫玠比起来,是“杜㐅肤清、叔宝神清”,差距是“其间可容数人”。只有王承和卫玠被认为是当时第一,丞相王导称卫玠是“风流名士,海内所瞻”。
卫玠“好言玄理”,是当时的清谈名士,琅邪王澄(字平子)“有高名,少所推服”,但每听卫玠的言谈,“辄叹息绝倒”,时人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永嘉之乱,卫玠携母南迁,镇守豫章(今江西南昌)的大将军王敦,见到卫玠后感叹“微言之绪,绝而复续”,称其言谈为“正始之音”,说何晏如果还在,“当复绝倒”。
永嘉六年(312),卫玠迁往建邺(今南京),“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而卫玠“劳疾遂甚”,不久病逝,留下“看杀卫玠”的典故。
卫玠认为“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因此“终身不见喜愠之容”。如此气韵,大约应令今人“自惭形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