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狮吼”“河东狮”,乃是要求女子“三从四德”的中华文化传统中一个另类的标签,将悍妒女子的形象塑造得让人“听”而生畏。
这个另类的女性标签,乃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贴上的。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苏东坡从贬地黄州回来,写了一首《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其中有句: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在其《容斋随笔》中记载“陈季常”条,可作解读:
陈慥字季常,公弼之子,居于黄州之岐亭,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师子(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东师子,指柳氏也。
相传“龙丘居士”之妻柳氏,因丈夫宴客饮乐而醋性大发,在隔壁房间大吵大闹,并以木棍捶墙,把客人都吓跑了,故苏东坡以“河东狮吼”相谑。“河东”乃是位于今山西太原一带的古郡名,唐时柳氏是河东望族,杜甫有句“河东女儿身姓柳”,苏轼便以“河东”代指柳氏。“狮吼”本是佛教中譬喻佛法正义和威严的用语,“演法无畏,犹狮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维摩诘所说经》),佛家常以“狮子吼则百兽惊”代称“如来正法”。
苏东坡另有一文《方山子传》记载了“河东狮吼”的背景,并对男主人公做了详细介绍:方山子,“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故人称“方山子”。一次,东坡应邀至其家,见“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这位隐士“方山子”,原来是苏东坡之“故人陈慥季常也”,“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年轻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这位家在洛阳的豪富之子,年少时狂放豪阔,斗酒走马,纵论古今,晚年抛却资财名利,自得于山中,伴着“河东狮吼”,和友人彻夜“谈空说有”,令苏学士“耸然异之”。至于遭友人公开调侃,陈季常也不以为意,态度洒脱。“河东狮吼”这一典故也在文人笔记、小说、戏曲、影视剧、笑谈俚语中,被人从古说到今,“季常癖”也成为“惧内”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