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七位名士的合称,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和刘伶。由于他们之间交往甚密,志趣相近,且常常集会于山阳(河南修武县境内)竹林之中清谈饮酒,吟诗作赋,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经常活动于洛阳一带,且均曾在朝廷任职。
嵇康(242-263),是“竹林七贤”中的领导人物,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少时孤贫、博学多才,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嵇康崇尚老庄,怡情寡欲,性格正直,反对虚伪礼教,对当时政治黑暗极为不满,曾当面斥责司马昭的心腹钟会。后遭钟会诬陷,被司马昭杀害于洛阳城东市,时年40岁,朝野莫不为之惋惜。
阮籍(210-263),字嗣宗,曾任步兵校尉,与嵇康齐名,并称“阮嵇”。后被高贵乡公曹髦封为关内侯,任散骑常侍。由于不满司马氏集团的黑暗政治,阮籍终日饮酒佯狂,不理政事。阮籍还善为青白眼,青眼表示喜悦,白眼表示厌恶。不少势利小人都遭到过他的白眼。著有《达庄论》,在该书中提出了“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的观点。他在文学创作上成就显著,代表作有《咏怀诗》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乐论》等。
阮咸,字仲容,阮籍之侄,叔侄并称“大小阮”,曾任散骑侍郎。阮咸妙解音律,善弹琵琶,不拘礼教,追求自然,后来出补始平太守。
山涛(205-283),字巨源,河内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人。早孤,家贫,但少有器量,超然不群,性好老、庄。40岁时,始为郡主簿、功曹、上计掾,后来任冀州刺史、吏部尚书、侍中。他在做吏部尚书时,每选拔人物,均亲自评论,时称“山公启事”。山涛很能饮酒,至八斗方醉,可谓海量。山涛一生贞慎俭约,虽然爵同千乘,但只有一妻,并无嫔媵,而且他的禄赐俸秩常散于亲故,名声极佳。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人,玄学名士。历任散骑侍郎、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他清悟有远识,雅好老庄之学。著《庄子隐解》一书,发明奇趣,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心悟。他发展何晏、王弼“贵无”思想,主张“死生出入,皆欻然自尔”,礼法出于“自行”,开郭象玄学之风。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词沉痛,颇有名声。
王戎(234-305),字濬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他幼而颖悟,神采秀彻,视日不眩,长大后与阮籍等人相善,后来他依附司马氏,从此仕路通显,官至中书令、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司徒。王戎贪吝好货,广收八方田园,积宝聚钱,不知极限。而且为人俭啬,不自奉养,侄子结婚,他只送一件单衣,而且侄子刚结完婚,他就索要衣服。王戎的行为遭到天下人的讥笑。“八王之乱”时,王戎死于出奔途中。
刘伶,字伯伦,沛国(在今安徽)人。身材矮小,容貌丑陋。他澹然少语,不妄交游,但与秘康阮籍相遇,便欣然神解,于竹林中酣饮畅谈。他常乘鹿车,携一酒壶,让人荷锸相随,并说:“死便埋我。”刘伶终生醉酒,狂饮无度,传下了“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他崇尚老庄,与晋武帝对策时,申述“无为而治”之义,但未被采纳。著有《酒德颂》《北芒客舍》等。今汝阳县城有刘伶街,相传刘伶曾住在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