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名网欢迎您!
洛阳地名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地名知识

宜阳县

作者:洛阳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 日期:2021-08-03 人气:2887


别名福昌

 

著名景点灵山寺花果山李贺故里五花寺塔虎头寺石窟、香鹿山省级森林公园、锦屏山、滨河公园

 

历史沿革

宜阳地域,属豫州雒西地。

西周属周南地,为召伯听讼之所。

春秋归晋,亦曾为毛国地。

战国为韩宜阳邑,韩景侯由宜阳迁都阳翟之后,在宜阳建县。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灭东周(今巩县孝义镇西)设三川郡,其辖境大致为灵宝以东,中牟以西,黄河以南及北汝河上游地区,宜阳属之。

西汉承秦制仍设郡、县两级。汉王二年(前205年)改三川郡为河南郡,隶属不变。汉武帝为加强对郡国的控制,分全国为13州,其中京师地方称司隶校尉州,宜阳属之。元鼎四年(前113年),割河南、南阳二郡西境,置弘农郡,郡治灵宝,辖11个县,宜阳属之。

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宜阳属司隶校尉州弘农郡。

三国时,宜阳在魏国境,仍属弘农郡。

东晋十六国时,分裂割据,政权更迭频繁,宜阳历属前赵后赵后秦等。

南北朝仍以州、郡、县相称,南朝宋,宜阳仍属弘农郡。北朝魏,宜阳属河南郡(时期,宜阳属北朝)。北魏孝昌初(525年),置宜阳郡,辖宜阳,新安(今渑池境)、东亭(今嵩县境)三县。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魏分东、西,宜阳县归属无常。东魏,置金门郡,兼置阳州。天平四年(537年),废金门郡,置宜阳郡,辖宜阳、南渑池、金门三县。另设甘棠县,属新安郡。西魏文帝时(535551年),阳州下辖宜阳郡,郡治洛宁,又于今洛宁境分置北宜阳县,治黄卢城,属宜阳郡。废帝二年(553),改北宜阳县为熊耳县,隋义宁二年(618年) 改为永宁县。北周明帝(559560年)曾于一合坞置宜阳县。旋废,置熊州,属宜阳郡,继又更熊州为昌洛县。

开皇初,废宜阳郡为县,归属河南郡。开皇十八年(598年),将宜阳县改为洛水县,仁寿四年(604年),改甘棠为寿安(今河下一带),并于大业元年(605年)初,废洛水、熊州人宜阳县。又于大业四年(608)增设兴泰县(今赵保,隋末废)。义宁元年(617年),移寿安于九曲。宜阳、寿安、兴泰三县(均为宜阳境)同属河南郡(兴泰曾一度属襄城郡)。义宁二年(618年)复置宜阳郡,领宜阳、渑池、永宁三县,并改宜阳郡为熊州。

代,宜阳属于河南府。武德二年(619年)更宜阳县为福昌县。贞观元年(627年),废熊州。福昌、永宁二县隶属谷州(今渑池境)。贞观七年(633年),寿安复移于今治,改属洛州。武周长安四年(704年),复置兴泰县,隶属河南府。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兴泰并人寿安。唐显庆二年(657年)福昌县属河南郡。

五代后梁时,宜阳属于西京的河南府。后唐时,改福昌县为福庆县,仍属河南府。后晋时,宜阳归于西京(洛阳)的河南府。

北宋沿袭唐制。宜阳属于河南府。北宋又改福庆县为福昌县。庆历三年(1043年)改寿安为镇,四年(1044年)复为县。熙宁五年(1072年)入寿安县。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属河南府。

大定六年(1166年),改寿安县为宜阳县,属金昌府(原河南府改名),福昌属嵩州。

代福昌县和宜阳县同属河南府。惠宗至元三年(1337年),福昌并人宜阳县仍属河南府。

代,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通称省,宜阳县属河南府。

代恢复省称,省下为府、州,再下为州、县,宜阳仍属河南府。

民国时期,河南区划多次变动。北洋政府废府改道。民国二年(1913年)2月,改河陕汝道为豫西道,辖19县,宜阳属之。民国三年(1914年)6月,又改豫西道为河洛道。宜阳亦随着道的改变而从属之。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销河洛道,改为豫西行政公署,宜阳当属之。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省下设行政督察区,宜阳属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6月~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军侵占宜阳,此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八路军抗日先遣队挺进豫西,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在宜阳境以及和邻近县交界地区,相继建立宜阳、洛南、伊西等县抗日民主政府。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8月宜阳县解放,为适应当时形势需要,设宜南、宜北两县,宜南县政府设在南留后迁到白杨,属豫陕鄂第三专区(后改为豫西三专区)。宜北县政府先后在韩城、柳泉,属太岳第五专区(后改为豫西一专区)。

19492月,宜南、宜北两县合并,仍称宜阳县,归属洛阳专区。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宜阳建制未改,仍属河南省洛阳专区。

19864月,洛阳专区撤销,宜阳改属洛阳市。

 

地理环境

1.地理境域

宜阳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介于东经111°45′112°26′,北纬34°16′34°42′之间,东连洛阳,西接洛宁,南与嵩县伊川交界,北与新安渑池为邻,总面积1616.8平方公里,占河南省总面积的1%,洛阳市总面积的11%

2.地形地貌

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地理区划大致可分为洛河川区、宜北丘陵区、宜南丘陵区、白杨和赵保盆地、宜西南山区五大区域。宜北属秦岭余脉,宜南属熊耳山系,境内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等22座山峰,平均海拔360米,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8米,为宜阳县最高峰。

3.气候

宜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年均气温14.8℃,地温平均12.8℃,年降水量500毫米~800毫米,无霜期200天左右,全年日照在1847.12313.6小时,日照率为47%,冬季因受蒙古高压控制,多偏北风。夏季多偏东风,平均风速为25/秒。全年无霜期平均228天,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

4.水文

宜阳县为多河流地区,总属黄河流域,伊洛河水系.境内洛河流域面积1502.72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90.2%伊河流域面积160.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6%涧河流域面积3.4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0.2%

洛河是黄河第三大支流,是宜阳境内的最大河流,源出于陕西省洛南县,入河南境经卢氏、洛宁,东人宜阳境,流经三乡、张坞、韩城、莲庄、柳泉、城关、城关镇、寻村、丰李等9个乡镇,从东北境入洛阳市,境内干流长68公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河上买卖船、竹木筏行驶不断,是卢氏,洛宁、宜阳3县水上主航道。

伊、洛河在宜阳境内流域面积大于5平方公里的支流34条,其中洛河30条,伊河4条;流域面积大于40平方公里的支流14条,其中洛河12条,伊河2条.此外,山涧溪水330条。

洛河支流均称南北向,汇入洛河,形成不对称的羽毛状水系。南岸支流源短流急,北岸支流源远流长

 

著名人物李贺王邦瑞张自安陆柱国

 

荣誉称号:

宜阳县先后获得“中国西游文化之乡”。

全国卫生县城

全国烟叶科技生产先进县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优秀示范区

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

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

河南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县

河南省造林绿化模范县

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

河南省双拥模范县

红旗渠精神杯

国家园林县城

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搒第87名。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