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名网欢迎您!
洛阳地名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地名知识

洛龙区

作者:洛阳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 日期:2021-08-03 人气:2848


别名洛龙

 

著名景点龙门石窟关林中国国花园洛阳博物馆隋唐洛阳城遗址白马寺定鼎门遗址博物馆、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龙门海洋馆、邵雍故居、神州牡丹园、开元湖音乐喷泉、分金沟金银器博物馆、安乐牡丹瓷博物馆、洛阳新区体育中心、狄仁杰墓、苏秦故居、汉魏故城遗址

 

历史沿革

洛龙区居洛阳城周围之郊区,在行政上一直隶属洛阳管辖,其归属随洛阳归属之转移而变化。

据《尚书·禹贡》载,大禹划定九州,河洛为豫州,辖区属之。

西周(前11世纪中期至前771年),洛阳称作雒邑或成周。为西周之东都。辖区为成周之郊。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迁都雒邑王城,史称东周。辖区为京郊。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置河南县、洛阳县,辖区为两县城郊,归三川郡。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初都洛阳,后迁长安,废秦三川郡,改置河南郡。辖区所在河南县、洛阳县归河南郡。王莽天凤元年(前14年),废河南、洛阳,改称宜阳县,改河南郡为保忠信乡,辖区属之。更始元年(23年),刘玄移都洛阳,复称河南郡洛阳县、河南县,辖区属之。

东汉都雒阳,复西汉建制。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年),改郡为尹,辖区属河南尹之河南、洛阳二县。

三国曹魏,都洛阳。省河南县。辖区属河南尹洛阳县。

西晋都洛阳,改尹为郡,恢复河南县。辖区归河南郡,分属河南、洛阳二县。316年,汉刘曜、匈奴石勒联军攻占洛阳。

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立都建康,史称东晋。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年),后赵石生、石虎等攻入洛阳,定为南都,改河南郡为洛州,置行台,县如故。晋废帝海西公太和四年(369年),前秦苻坚攻入洛阳,改洛州为豫州,辖区为豫州河南、洛阳县地。

北魏拓跋宏太和十七年(493年),迁都洛阳改洛州为司州,置河南尹,辖区为尹属河南、洛阳县地。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年),迁都邺城,复改司州为洛州,置洛阳郡。二年,改河南县为宜迁县,辖区属之。北周静帝大象元年(579年),以洛阳为东京,设洛州总管府撤洛阳县、置河南县,辖区属之。

杨坚开皇二年(582年),以洛阳为河南道行台尚书省,三年废。文帝仁寿四年(604年)定洛阳为东京。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迁都洛阳,改洛州为豫州,再改为河南郡。五年(609年),改东京为东都。辖区属河南郡河南县、洛阳县。

唐初以洛阳为东都。李渊武德四年(621年),废东都,设洛州总管府。不久罢总管府,改设陕东道大行台。九年,罢行台,恢复都督府。李世民贞观元年(627年),撤陕东道,改为河南道。十一年(637年),改洛州为洛阳宫。李治显庆二年(657年),李治徙居洛阳,以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国号,以洛阳为神都。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复唐国号,以洛阳为东都。李隆基开元元年(713年),改洛州为河南府。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都畿道,河南府属之。天宝元年(742年),改东都为东京。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复称东都。其间,辖区属都畿道河南府之河南县与洛阳县。

五代之时,后梁、后唐、后晋三代均曾以洛为首都。辖区属河南县、洛阳县、同归洛州河南府。

北宋赵匡胤以洛阳为西京,辖区分属河南、洛阳二县,归河南府。赵光义至道三年(997年),辖区属京西路。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改属京西北路。五年,省洛阳县并入河南县。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复设洛阳县,辖区仍属河南县、洛阳县。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占洛阳。金完颜亮正隆二年(1157年),撤销河南县,并入洛阳县,宣宗兴定元年(1217年),定洛阳为中京,设金昌府。辖区属金昌府洛阳县。

元时,洛阳为县制,属河南府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辖区属河南府路洛阳县。

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置河南布政司。辖区属河南府洛阳县。

清初实行保、里、甲制。县下设21保,以保统里、计86里,里下设甲,计680甲。县辖村751个。清末废保、里设区,按八卦方位,全县共设9个区。辖区分属乾、坎、艮、离、兑等区。

1912年大清国灭亡,废府,实行道尹制,辖区所在之洛阳县后属河南省豫西道1914年,属河洛道道尹公署。(民国十六年)1927年,道尹制废,改属豫西行政长官公署。其时县下设乾、坎、艮、震、离、兑、中等七个区。次年,除坎、中二区未动外,分设乾东、乾西、艮东、艮西、震中、震东、震南、震北、离东、离西、兑南、兑北等15个区。民国20年(1931年),改设督察区,洛阳县属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中区为第一区;乾区为第二区;坎区为第三区;艮区为第四区;九贤为第五区;李村为第六区;离区为第七区;兑区为第八区。辖区分属二、三、四、七、八区。民国21年(1932年),国民党南京政府迁洛,定洛阳为行都。同年12月,复迁南京。民国24年(1935年),将涧河以东,马坡以西各村,以及唐寺塔湾等村,划归一区;瀍河以西各村,划归二区;原四区、七区合并。民国28年(1939年),划辖区潘寨一带为第六区。民国29年(1940年),洛阳县开始实行新县制。县下设6区,9镇、33乡。民国30年(1941年)冬,撤区并镇合乡,全县设城关5镇,余为19个乡。

民国33年(1944年),5月日本侵略军侵占洛阳,成立伪洛阳县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豫西人民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194411月,中共洛阳县工委、洛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民国34年(1945年)3月,根据上级指示,将洛阳县划分为洛南、洛北二县。同年814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受降,恢复洛阳县政府。同时,中共洛阳县委、洛阳县民主政府宣布成立。

民国37年(1948年)3月,洛阳解放,中共洛阳县委、县民主政府迁驻邙山簿姬岭,后改称洛北县民主政府,迁邙山冢头村,属太岳五专区;豫陕鄂三地委决定在洛河以南成立龙门县民主政府,驻洛南练庄村。45日,陈赓兵团再克洛阳。825日,洛北、龙门二县合并为洛阳县,归豫西一专署。

 

地理环境

1.位置境域

洛龙区介于东经112°16′-112°37′、北纬34°33′-34°46′之间。南北宽21.5公里,东西长33.5公里。

2.地貌

地貌特征属伊洛河冲积平原,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的簸箕形开口盆地,境内海拔最高为394米,最低为126米。

3.地质

洛龙区地处断陷堆积盆地现代河床之中,绝大部分范围被新生带沉积物所覆盖。第四纪前基岩的分布:南部丘陵山区,龙门一带,有残缺不全的古生代基岩出露,并呈东西走向,以缓倾角(15°35°)向北倾斜;在西部的秦岭顶部有零星出露,其它多是第四纪松散岩层。

4.气候

洛龙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季风显著为其主要特征。1月多西北风和东北风,在其作用下,极地大陆气团占据优势,寒冷干燥;而7月则多西南风和东南风。由于偏南风的影响,热带海洋气团居统治地位,炎热多雨。低空气流和气团的这种季节性变化,显示了本区具有季风气候特征。从而形成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日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的一般特征。

 

荣誉称号:

20201月,入选2020中国礼仪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6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