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人一说起佛光峪,都知道那是指的佛光地区,南以万安山诸峰与登封市为邻,北有九龙角山为屏障,东、西都有山岭护卫,区内山岭连绵,沟道纵横,是一个完整的山地单元,这里曾经是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的根据地,支队的广大指战员,领导、组织、打响了多次抗击日军侵略者的战斗,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抗敌故事。
1944年4月,日寇大举进攻豫西。5月13日,偃师沦陷。根据毛主席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和“敌进我进”的战略方针,当年7月中旬,邓小平召见皮定均和徐子荣,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向河南敌后进军的命令,指示组建“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支队”,担负起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先遣任务。9月5日,以皮定均为司令员、徐子荣为政委的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支队,在林县郭家园成立。21日,皮定均、徐子荣指挥八路军豫西抗日支队渡过黄河,进入中岳嵩山地区。24日,来到佛光山区的杨窑村李金亭家中。皮徐首长了解到佛光峪地理位置重要,周围群山环绕,大小村庄分布在深山中,可依托嵩山山高沟深的好地形,东扼轘辕关,西控伊阙,是巩、登、偃、伊诸县的中心,北可进人“三川”,南可迂回颍、汝,便于机动作战,是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好地方。同时还了解到当时日军、伪军武装力量分布不均,有许多力量薄弱、有机可乘的地方。加上在抗日战争期间,偃师地下党在偃师南部广大地区斗争非常活跃,群众基础好,素有“红偃师”之称。因此,皮、徐首长在杨窑召开会议,决定采取三项措施,,开展工作:一是普遍唤起民众,团结抗日的各界人士,一致抗日;二是暂不向群众征粮,部队自己买粮解决给养,节衣缩食,与群众共度难关;三是召开社会贤达、开明人士座谈,协商建立抗日武装及地方抗日政权事宜。这就是豫西抗战史上著名的“杨窑会议”。
按照杨窑会议的部署,独立支队主要进行以下工作:一是发布“约法五章”布告,散发《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宣传品,扛着红旗,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进行武装大游行,让广大人民群众知道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来到了偃师。皮、徐两位首长还亲自到群众赶集、赶庙会的场所,进行武装抗日宣传,使抗日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至今,还有人会唱:“三月里桃花开,皮司令带兵来,消灭鬼子和汉奸,为咱除祸害。”;二是恢复党员在群众中的活动,分别建立党的组织,确保党对这一地区的绝对领导;三是争取裴子明等大批开明绅士出山抗日。
裴子明有文化,当过乡长,在当地颇有势力,虽然替国民党做过损害人民群众的事,但在豫西沦陷后,日寇几次诱邀,他都没有投降,很有民族气节;他还替西北军杨虎城将军旧部保存了部分武器。皮、徐两位首长仅带了一名警卫,去戒备森严的裴子明家做争取工作。被皮、徐首长的真诚所打动的裴子明,决定出山抗日,并交出了杨虎城旧部留存的迫击炮、机枪、炮弹和子弹,大大增强了独立支队的战斗力。四是果断武装袭击敌人,拔除日伪佛光寺等据点,取得了著名的碾道湾战役、西口孜战役、缑氏战役的胜利,摧毁敌伪政权、粉碎敌人扫荡,开辟了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在此期间,还成立民兵武装、进行了“倒地”、减租减息运动,发动了广大群众,建立了抗日人民县政府,站稳了脚跟,使素有抵御外族侵略的偃师人民群众,聚集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大旗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游击战争,在侵入河洛大地的敌人心脏上,插进了一把锋利的钢刀。
杨窑村至今保存的皮部指挥部旧址,是典型的豫西靠山窑院,坐南朝北、背靠马鞍山,面对九龙角,视野非常开阔,军事运动方便。由于常年失修,至今院内建筑数处坍塌,现存有大门,西厢房以及两孔石窑洞。大门为鸡架形砖瓦木结构;西厢房为砖、土结构,青灰小板瓦覆顶、面宽8.1米,进深3.3米,硬山式建筑共两间;后上房为两孔砖石结构窑洞,是豫西抗战史上有名的杨窑会议旧址,现在东侧的窑洞已坍塌,仅留残址。西侧窑洞保存完整,窑门系青砖砌筑,顶部起券,上方开一窗户,木制窗架尚存。窑洞进深8.2米,宽3.3米,窑内南侧墙壁上开有大小相同的二龛,为青砖砌筑;西侧墙壁筑有两个拐窑,进深4.3米,高1.8米;东侧墙上有一拐窑,高仅1.3米,进深1米,洞内建筑属红石块垒砌,2009年,杨窑村在洛阳市和偃师两级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帮助下修复了豫西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发动群众征集了不少革命先烈遗留下来的物品,不时组织村民、学生参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参观的人们可见,左右两处厢房,分别是警卫连和通讯班的住处;后面的这孔窑是皮定均司令的休息室,也是部队的会议室,著名的杨窑会议就是在这孔窑内召开的。简陋的办公用具,折射出抗日战争的艰苦,也见证了英雄儿女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1945年8月日寇投降,随即内战爆发。遵照毛主席和党中央指示,皮徐支队南下,奔向桐柏山区与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五师会师,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皮徐支队虽然走了,他们的英勇事迹却在百姓中间流传,他们使用过的武器、电话、马灯、子弹夹等被当地老百姓视为珍宝。2009年9月,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队部旧址,被定为偃师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又升格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讲述着红色偃师的光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