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名网欢迎您!
洛阳地名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红色洛阳
红色洛阳

向阳坡上的双烈墓

作者:洛阳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 日期:2021-09-18 人气:2526

image.png

山化镇牙庄村南地的向阳坡上,有一座张之朴与谷效颜两位烈士的合葬墓,坐北面南,视野开阔,翠柏护卫,庄严肃穆,是当地人民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地方。

张之朴1895-1945)又名予坤,牙庄村人。家庭佃农,出身贫寒,在村里没有正式上过学,尊邻居中西医兼通的武介人为师认字,读四书》、《五经》等书,颇有成就。后考人洛阳中学,学费太高,学不即以半耕半读转入法语学校,不仅读了学校规定的课程,还广泛涉历史、哲学等学科,学到了社会科学多方面的知识。不幸的是父母相继去世,使他不得不辍学回到家里。在劳动之余,他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现进行思考后,决心参加到社会革命中。

1915年,袁世凯加紧了复辟帝制的步伐,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在全国各地开展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逆革命潮流的复辟帝制。当时,袁世凯对陕西的统治比较薄弱,于右任、胡景翼、张钫等人在陕西成立靖国军,开展反对袁世凯的护法斗争。张之朴离开家乡,到陕西参加了靖国军,还被任命为军法处长。袁世凯称帝不成病死,段祺瑞继任北洋政府大总统,他不遵守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主张,实行独裁统治,并派大军进剿陕西靖国军,加上靖国军内部一些将领意志不坚定,使靖国军接受了改编。张之朴不愿接受改编,带了志同道合的一些青年,携带7支长枪、一把手枪,回河南组建军队,开展军事斗争。

段祺瑞死后,直系军阀未经国会选举,竟立徐世昌为大总统。孙中山领导国民革命军北伐,胡景翼从陕西出函谷关东进,张之朴在河南呼应北伐军。当时,奉系军阀有20万军队,驻守在河南的郑州、沁阳一带,对北伐军构成威胁。1925年,张之朴加入共产党。就在这一年,张之朴与河南息县的进步女青年、上海持志大学学生谷效颜结婚;一年后,她也成了共产党员。共产党党组织通过武汉国民政府左派、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任命张之朴为国民革命军宛洛别动军总指挥,辖南阳、信阳一带的三军六路8个别动支队,在北方呼应,使北伐军攻占武汉时牵制奉系军队不敢南下,减少了北伐军的压力。北伐军攻下武汉后,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汪泽楷向中共中央报告中,盛赞张之朴为“北方的叶挺”。

北伐胜利后,胡景翼被任命为河南省督军河南省主席;张之朴任河南省警备司令。

在任上,张之朴将大批有志青年送往黄埔军校和苏联学习,为河南培养军事人才。1936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大肆捕屠杀共产党人。张之朴巧妙地离开省府开封,辗转武汉,到了南阳,策动国民军二十路军的李万如、范草云两个师长起义,计划夺取孝义兵工厂和洛阳西工军火库,在伏牛山区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因这次行动规模太大,不慎泄密失败,李、范两位师长被撤职,张之朴被“礼送出境”。张之朴历经艰险到了北京,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地下工作,曾任全国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常委,参与组织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张之朴夫妇受党组织的指示回河南,谷效颜以开封育德女中训育主任身份作掩护,组织各校及社会团体的妇女,开展抗日爱国运动。张之朴则任河南抗日义勇军副总指挥,高举抗日大旗,宣传组织群众抗日。国民党发现这一组织内有共产党人担任主要领导,下令解散了河南抗日义勇军。张之朴到黄河以北,组织起一支有一万多人的豫北抗日游击支队,在敌占区开展抗日救国战争。但国民党中央不容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那里活动,就派中央军九十七军军长朱怀冰率部到豫北,处处与北抗日游击支队摩擦,在朱怀冰部与日军的夹击下,这支抗日武装被挤垮。张之朴被迫回到洛阳,与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王志杰、刘子久取得联系,开展抗日救亡,在马坡建立联系点,先后送包括他的儿子张宝三在内的数批进步青年到延安投身革命。以后还在洛阳开办益友商行、煤炭合作社,在巩县开办洪兴煤矿,为党筹集革命资金。1940年10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中,“洛八办”撤销,叛徒袁晓轩出卖、反动当局秘密速捕了张之朴。谷效颜知道消息后,冒着危险到各个联络点通知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隐蔽撤退后,谷效颜也遭国民党逮捕。后在党的营救下,夫妇出狱,到南阳以开办红钒铁工厂为掩护,做当地的统战工作,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联络抗日志士,为抵抗日本侵略准武装力量。

1944年春天,日军发动河南战役,4月17日渡过黄河,一夜之间郑州陷。当时,国民党军驻豫部队40多万人。但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副司令长官汤恩伯畏敌如虎,部队望风而逃,蒋鼎文雇了一头毛驴骑上,夹在难民中逃出河南;汤恩伯化妆成伙夫溃逃,37天丢失38座县城,阳、巩县、偃师、洛阳相继沦陷,成为中国战史上的奇耻大辱。

张之朴在南阳听说日军占领家乡,按党中央“敌进我进”方略,带儿女回到家乡,在巩县东庄成立了嵩山抗义勇军,张之朴任司会,活动在偃师、巩县、登封一带。还派樊百全在密县、余司清在禹县、吕学礼在登封、段庚寅在偃师,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打击日伪军的战斗。皮定均司令率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来到嵩山地区,嵩山抗日义勇军划归皮部领导。

1945年2月,王树声司令员率河南军区部队来到豫西,嵩山抗日义勇军划归河南军区领导,改名河南人民抗日义勇军,仍任张之朴为司令员,配合军区部队六支队作战。张之朴率领抗日义勇军转战巩县、登封、临汝、伊阳、嵩山、鲁山、宝丰等地,立下许多战功。那时,张之朴的长子张可亭,在豫西抗日军政干校任副指导员;次子张宝三在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任保卫干事;女儿张玉珍和四子张志杰在豫西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三子张建邦和五子张宇杰随父母在抗日义勇军活动,一家8口人,全都在抗日战争的第一线活动。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被迫发出乞降照会,15日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时,风云突变,蒋介石以接受日军投降为名,派大军向我抗日部队进攻。根据中共中央部署,皮部和河南军区转移南下,军区领导安排张之朴与所部义勇军留在嵩山地区,一来牵制敌军,掩护大军南下,二来坚持斗争,使嵩山红旗不倒,三来保留一块红区,准备大反攻的到来。如果形势不允许,也可使用抗日义勇军是独立于八路军的面目出现,想法使这支军队的骨干保留下来,为革命保存力量。张之朴坚定地表示:“坚决服从党的决定,留下来继续革命!”就这样,张之朴和抗日义勇军就留下来,移驻嵩山,继续战斗。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队一改怯敌怕战的精神,大摇大摆地向河洛地区扑来。当地的日伪军也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的军队,他们沆瀣一起,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家属,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进攻。张之朴率部移驻嵩山主峰北麓的瓦公川,最高哨位设在嵩山主峰上,多方面运筹部署,作了长期战斗的准备。司令部所在地,四面是悬崖绝壁,易守难攻,国民党地方部队的姚云亭、李清标、王金山、王殿臣等部多次来犯,都被义勇军打退。张之朴、谷效颜分析形势后,将一部分骨干分散到周围几个县,长期隐蔽,组织力量,待机起来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张之朴和谷效颜留在嵩山,坚持战斗,指挥打退了敌人的多次攻击。

巩县和登封的国民党地方军虽打不下瓦公川,但嵩山抗日义勇军面临的形势也是严峻的。正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义勇军一中队的队长周德益动摇叛变,趁张之朴在山上开会之机,带领50人下山投敌。张之朴感到形势危急,遂率部转移到韵沟的渣坡村。当天夜里,敌人得到消息,天不明就包围住村子。张之朴和谷效颜分别率领战士向两方面的敌人边射击,边向山上转移,在渣坡山顶中了敌人埋伏,张之朴的家人和警卫人员都被抓捕。10月5日下午,敌人强行将张之朴留在山上,将其他人押解下山。分开不久,敌人就将张之朴杀害在山上。

谷效颜和四个儿女,被押解到巩县城,在监狱里受尽折磨,经巩县和偃师的乡亲保释出狱,谷效颜则被押解到省城开封监狱,受尽种种酷刑,身体浮肿、吐血,极度衰弱,还在与敌人做着斗争。后经党组织营救,以“保外就医”出狱,回到偃师老家静养。身体稍有好转,就又到开封做地下工作,终于迎来开封解放,她终于回到革命队伍,担任中原野战军后勤研究室主任、开封市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带病顽强工作,终于病倒逝世,年仅42岁。张之朴就义、谷效颜逝世后,河南省人民政府、开封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烈士称号、颁发了烈士证书。改革开放后,偃师县人民政府将张之朴、谷效颜两位烈士的遗骨迎回牙庄村,殡埋在村南的向阳坡地上,建立慕园,定时祭奠,缅怀先烈的革命业绩,继承他们的革命精神,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梦而不懈奋斗。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