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江,学名锦川,字丽春,祖居缑氏镇刘庄村王窑,后移居扒头村。1879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三,故名三江。3岁时,母亲烧柴做饭,不慎有木材片蹦出,把三江的左眼扎破致残。他自幼天资聪颖,少时即博览群书,自题室名为“潜渊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在同乡好友、河南省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之一的杨勉斋影响和鼓励下,他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
民国初年,王三江积极参加社会改革,兴办教育。他在扒头村与官庄村的杨源懋(即杨勉斋)一同组织男子剪发,妇女放脚,成效显著,在偃师遂盛传“官庄的头,扒头的脚”。他是偃师著名的教师,在杨源懋的指导下,协同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积极兴办新学,奔走各村,动员办学堂、建学校,甚至将自家准备盖大房的大梁,捐出来盖教室用。由于日夜奔忙,他身体日渐虚弱,导致右眼也丧失视力。尽管双目失明,他仍坚持在几所学校任教,并任官庄、扒头学校的校董,教出了很多德才兼备的学生。
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三江与偃师中学教师、中共地下党员吴芝圃,郭晓棠多有交往,逐渐接受了马列主义。当时官庄学校已有地下党组织。一些革命报刊,如《新华日报》也在秘密传播。后有人告密,当局派督学到官庄学校搜查。面对气势汹汹的督学,王三江怒斥道:“蒋委员长都答应同共产党合作,你们为什么连一张《新华日报》都不让看?有本事到延安、重庆把报社封了,不要在这里拿学生出气。”督学无言以对,只好灰溜溜地走了。王三江是偃师县最早的一批国民党员,曾任国民党缑氏区分部书记。在一次区分部书记会议上,县党部书记长冯荣寿训话说:“现在中央指示限制异党活动,你们要严密注视共产党动向,如有情况,马上报告。”王三江当场质问:“共产党脸上又没有刻字,怎么发现?”冯说:“只要不贪赃,专为穷百姓干事的就是共产党。”王三江不紧不慢地问:“照你这样说,共产党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限制他们呢?”冯荣寿指着王三江嚷道:“要不是看你是瞎子,早逮你了!”王三江也大声说:“我要是眼能看见,早跑延安去了,趁舅子你也逮不住。”说罢,拂袖而去。
1944年9月,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入驻偃师,在县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日伪军为了阻止八路军的活动,连续对佛光峪一带进行扫荡。当时,已至暮年,双目失明的王三江,主动与八路军联系,充任义务宣传员。1945年1月7日,日伪军分五路向佛光峪进犯。为了支援西口孜民兵,王三江提着竹篮,由孙子引着,在村里挨家挨户收集手榴弹和子弹,让人送到前沿阵地。他豪迈地说:“我要不是瞎子,不成勇士,就成烈士!”1945年4月20日,中共偃师县委书记刘石安,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李煦,委任王三江为抗日民主县政府的宣传队长。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于9月撤离偃师南下,国民党卷土重来,又控制了偃师,开始血腥镇压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王三江听从共产党组织的安排,留下坚持斗争。不久,王三江被捕,刽子手逼他说“共产党不好”,王三江义正辞严地说:“我眼睛瞎了,但不能说瞎话,共产党就是好!”时任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的王醒豫、三青团干事长王寄尘、保安团长潘协五,都是王三江教过的学生。他们均以师生关系劝降,声称王三江只要不替共产党说话,就可以放他。王三江不为所动。农历腊月初九日夜,王三江等人被国民党活埋在县城西北角的一条荒沟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偃师县人民政府追认王三江为革命烈士,并为其修建了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