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名网欢迎您!
洛阳地名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5112858
红色洛阳
红色洛阳

民主革命先驱杨源懋故居

作者:洛阳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 日期:2021-09-18 人气:2322

image.png

缑氏镇官庄村大街中段路北,有一座普通的民家院落。院子的结构和院子里的房子,虽与村里其它房舍并无两样,但在昔时却是一处青砖瓦舍、建筑严整的富家大院,是国民革命先驱、河南省临时议会首任议长杨源懋,和他的儿子、传奇的革命志士杨章武的故居。

杨源懋1886--1912),字勉斋,偃师南坡官庄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曾祖作东,赠武德骑尉;祖父四箴,贡生出身;父鸣琴副贡。上三代都是笃学敦品,周济匮乏,资助公益,从不吝惜,学问品德都为乡里所敬重。杨源懋自幼聪慧异常,学识超群,在16-18岁三年之间,接连考取秀才、举人、进士,人称“中州才子”。进士及第后,清政府对他颇为重视,没有后补就破例任命他到法部当官。明清的状元才授五品官,杨源懋当上了法部主事加四级,相当于四品。一般的进士要后补几年、十几年,才能任命七品、八品的官职,对其父的封赠是正七品为文林、从七品为征仕郎、正八品为修职郎;对七品官的母亲封赠儒人,从七品以下官员的母亲不给封赠。杨源懋生父杨因伯父杨鸣谦膝下无子,过继给了伯父母明清惯例,过继给他人的孩子当了官,朝廷封赠他的养父母,养父母不在世才封赠生父母,而杨源懋养父和生父,都在光绪十四年同时封为中宪大夫,他的伯母和母亲同时封为恭人,都是四品员的等级。杨源懋读书做官是为改变国家积贫积弱,民族受尽列强欺凌的状况,对清朝政府给他的优待不屑一顾,而努力披览西方政治经济书刊,矢志民主革命。他原想联络政界人士共事改革,但见那些人昏庸败,大失所望,遂于1907年毅然辞官回到家乡,致力于发展教育和地方自治事业。他首创男子剪掉头上的辫子,禁止妇女缠脚,官庄、扒头两村首先响应,行动快、效果好,偃师遂有“官庄头,扒头脚”的谚语,流传很久。由他发起组织了偃师教育学会和森牧社,倡导发展新学和林牧业。按他的设想,为给实施宪政和地方自治做准备,借缑山古庙办起了偃师缑阳警务学堂,招生百余名,开豫西警务事业的先河。在杨源懋的带领下,偃师县先后办起了县城、缑阳、维新、浮阳、希贤等高小及许多初小,杨源懋成为偃师办新学、发展近代教育事业的奠基者。

1908年,杨源懋到省城开封,任河南省教育总会副会长,兼河南省优级师范、中州公学和在洛阳的河洛中学监督。就在这时他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他的影响下,省城教育界有200多人加人同盟会,其中刘镇华、王北方、蒋我山、段松涛、张仲琴等名流,都是由他介绍加人同盟会的。他在任中州公学监督时,因经费困难,不仅自己分文不取,还慨解囊接济学校,而他的家属只能以杂面度日,几乎断炊。在学校他每天闻鸡起舞,率领师生到郊外锻炼,为革命积蓄力量。有次在开封对堵庙街袁公祠集会,讨论武装起义,杨源懋作鼓动发言,其中有句“除死无大难,到乞不再贫”的话,铿锵有力,在会员中广为流传。他们计划到太行山葫芦寺修山寨,招人马,开辟根据地,因河南敌对势力太强未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原籍偃师、后居新安的张钫任陕西复汉军东路大都督,杨源懋组织一批有志青年到潼关,进入张钫幕府,任东征军秘书长。在崤西激战中,杨源懋亲自督战,拼搏三昼夜,攻取北洋军占领的灵宝、陕州、渑池。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南北议和,东征军入据河南。在成立河南省临时议会时,杨源懋被推为议长。他依据《临时宪法》,凡事都先由议员反复讨论,尔后形成决议,责成省政府施行。他在议会提议,在全省选拔学识优秀的青年,官费出国留学,得到一致通过,开创了河南省出国留学的先例,培养了一批有用人才。民国初年,河南省出现了政治比较清明,民主高涨的局面,杨源懋应推首功。不幸的是,杨源懋因长期积劳成疾不治,于1912年6月18日英年早逝,年仅26岁。

杨源懋逝世的消息传开,开封城一片哀痛,全省震惊。省议会为他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军政要员、著名人士到会哀悼;全省各地的机关、社会团体、学校、知名人士,纷纷致唁电,仅由后人收集记录的挽联就有225幅。追悼会后,杨源懋的伯母亲赴开封,和家人一起,将杨源懋的灵柩运回偃师,葬于官庄村东南通往扒头村的路旁杨家的地里,孟津人郭涵撰文,由著名书法家于右任书丹的墓碑,树立在墓前。从此,这里肥沃的田畴,茁壮的黍禾,茵茵的青草,都在陪伴着这位民主革命先驱的陵墓,述说着英年早逝的杨源懋光辉一生的故事。

杨源懋的儿子杨章武,原名杨宪生,代号葛天,1906年生。幼承家庭的传统,读书勤奋,学业优良。继承其父的革命遗志,立志为国家的强盛效力,在国内读完中学后,由其父的战友与至交的资助到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寻求富国强兵之路。回国后即任冯玉祥主政时的河南省监察委员会常委,是五个常委之一。以后还任国民党河南省特别党部书记、国大代表、河南省银行行长、戡乱委员。他当了国民党的官,却发现国党腐败不堪,所以在“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的1937年8月,由刘子久绍参加了共产党,以项伪职为掩护,积极为共产党秘密地做地下工,如借为国民党办培训学校之机,把数百知识青年到延安;掩护产员在河南省开展地下工作;营救被国民党羁押的共产党员;解放开封把开封国民党军的城防部署图送交粟裕将军,为解放开封做出了贡献;百万解放军过大江前,帮助搞到国民党的江汉布防计划;蒋介石退大陆后,他又奉命跨海潜伏,和国民党的特务头子毛人凤同机到达台湾,传奇地做了一般人所不能做的工作。后因被蒋介石发觉,他提前一天离开台湾,经香港回到河南,先任省委统战部秘书,还作为特聘代表出席了全省各界代表大会,被选为省政府委员;作为政协委员出席了省政协会议,被选为省政协常委。后任河南省参事室副主任、主任,到87岁退休2001年逝世,享年95岁

从这座大院走出去的,还有杨源懋的侄子杨庆生,1915年生,性格豪爽,好助人为乐,以伯父杨源懋为榜样,在中学读书时就从事革命工作,1934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上学时,担任党的地下交通员。抗日战争时期到延安、晋南从事抗日曾在国民党33集团军以政治教官身份作掩护,从事地下工作。还任过偃师中学校长,负责党的联络工作。新中国建立后任洛阳专署文教科长,为洛阳地区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后又任河南省教育干校副校长、开封专区教育局长,1981年病逝。

由于杨源懋、杨章武、杨庆生的教育和影响,他们的后代有多人在当今的政治、经济、文教、科技领域担任重要职务,做出了很多贡献;还有的在美国成为富商巨贾,有的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任教授。他们继续为这座先贤故居增光添彩。


4
0